凡纳滨对虾良种培育研究进展
【摘要】:凡纳滨对虾是世界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之一,其良种培育对发展对虾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遗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种间杂交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凡纳滨对虾良种培育的理论和实践,并针对当前凡纳滨对虾良种培育存在基础研究落后于应用研究、多性状复合育种尚未取得关键性突破、育种工艺不足、种质资源匮乏、数量遗传学应用不够等问题,提出在改良和培育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时,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即高新技术与常规选择育种相互配合的综合育种技术,是今后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培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
|
|
|
1 |
熊建华;赵永贞;高永华;谢达祥;张彬;陈晓汉;;凡纳滨对虾良种培育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
2 |
吉家敏;夏志强;邹枚伶;王文泉;;木薯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连锁图谱和QTL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3 |
康明;王继安;杨明亮;;大豆高油酸、低亚麻酸性状的分子标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
4 |
薛永国;刘丽君;杨喆;高明杰;张雷;;大豆油分含量QTL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5 |
甘四明,施季森,白嘉雨,徐建民;林木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1998年04期 |
6 |
刘列钊;林呐;谌利;唐章林;张学昆;李加纳;;甘蓝型油菜5个重要性状QTL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
7 |
王艳红;胡超群;张吕平;夏建军;任春华;;凡纳滨对虾EST微卫星标记初步筛选[J];水产学报;2011年07期 |
8 |
夏文财;鲁绍雄;;牛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J];吉林畜牧兽医;2008年05期 |
9 |
万昆;姜成喜;刘章雄;付亚书;朱友林;陈维元;邱丽娟;;大豆株高QTL定位研究[J];大豆科学;2009年05期 |
10 |
忻雅;马华升;阮松林;钱丽华;赵杭苹;童建新;;白菜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J];杭州农业科技;2006年04期 |
11 |
黄国庆;郭加沅;肖国樱;;SSR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4期 |
12 |
王义青;李俊文;石玉真;刘爱英;商海红;龚举武;王涛;巩万奎;袁有禄;;陆地棉高品质品系纤维品质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及定位[J];棉花学报;2010年06期 |
13 |
张小村,李斯深,赵新华,范玉顶,李瑞军;小麦纹枯病抗性的QTL分析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年03期 |
14 |
王海杰;杨存义;江炳志;赵青松;陈淑珍;年海;;大豆生育期性状QTL定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年03期 |
15 |
安静;胡勇胜;张宝玺;毛胜利;王立浩;;辣椒分子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抗疫病QTL定位[J];中国蔬菜;2007年10期 |
16 |
张正斌,徐萍;小麦基因组研究进展[J];遗传;2002年03期 |
17 |
陈旭;张元跃;;分子标记及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年04期 |
18 |
李坤;司龙亭;张克岩;姜晶;田友;李丹丹;;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含油量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1年02期 |
19 |
余贤美,郑服丛,艾呈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西瓜遗传相关研究中的应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
20 |
蒋观敏,罗耀武;栽培高粱的遗传图谱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杂粮作物;199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