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小麦南北繁育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探讨

【摘要】: <正> 为了加速育种进程,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育种工作者广泛开展了“北种南育”和“南种北育”的工作。在小麦南北互育过程中,由于地理生态环境条件的悬殊,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化。一个整齐而稳定的高代品系,甚至一个品种,可以出现成熟期的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永信;侯新玲;卫红;王春艳;;20%丰抗乐水剂对小麦产量性状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旭一;魏克礼;徐婷婷;;水分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11年03期
3 刘海军;徐宗学;;黑龙江黑河市小麦和大豆的灌溉计划[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4期
4 代立芹;李春强;魏瑞江;于长文;;河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3期
5 谢英荷;李廷亮;洪坚平;刘丽萍;庞娇;冯倩;邓树元;单杰;;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6 刘晓晶;易新;;浅析春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3期
7 张权;郭军;买买提明·马合木提;;林果下小麦地复播苏丹草的产量效益分析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1年S1期
8 杨永辉;武继承;李宗军;管秀娟;何方;;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年03期
9 高传昌;傅渝亮;汪顺生;;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10 张德奇;季书勤;王汉芳;李向东;吕凤荣;郭瑞;程红建;;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变化、穗粒数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1期
11 黄爱云;;旱地小麦地膜覆盖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1期
12 蒿宝珍;姜丽娜;张菡;张凯;李彩云;王志敏;;水分运筹对豫北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8期
13 陈辉林;刘廷;田霄鸿;赵爱青;王朝辉;;渭北旱塬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5期
14 李儒;崔荣美;贾志宽;韩清芳;路文涛;侯贤清;;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15 徐银萍;辛平;宋尚有;樊廷录;;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08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滨;常利;郑优军;于泳生;张网定;;2009年江都市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田云录;张卫建;邓艾兴;郭嘉;张彬;陈金;宋振伟;;冬小麦生育期和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及其生理生态机制(英文)[A];多学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交叉运用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仝文伟;张玉娟;张春红;;春季冬小麦冻害的天气气候原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邰丽梅;杜娟;曾亚文;李自超;张洪亮;普晓英;杨树明;凌青;;思茅地区核心稻种籼粳特异性标记的聚类分析[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5 杜娟;曾亚文;普晓英;申时全;杨树明;刘昆;凌青;;云南稻核心种质光壳稻耐低磷特性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6 霍再林;冯绍元;郑艳艳;王雅慧;;冬小麦农田不同地下水位时土壤水—地下水转化试验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7 戚尚恩;王东;李德;孙有丰;;灌浆期气象条件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袁淑杰;赵春雷;李二杰;杨贤;张文宗;;冀鲁豫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精细分布[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9 王旭清;王法宏;李升东;于振文;李增嘉;;垄作栽培对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和衰老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10 康西言;李春强;;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冬小麦干旱评估模型[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江山;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卫东;羊草生殖生物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3 石玉华;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光能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石晓燕;基于生长模型与GIS的小麦生产力预测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莹;华北冬小麦生育期及水分亏缺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张高斌;万荣县麦田土壤水分相关分析以及对产量因素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冯宗会;不同水氮管理下NDVI监测及优化施氮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薛澄;西北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土壤与植物营养基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谢萍;基于CERES-Wheat模型的气候变化对宁夏冬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郭海刚;华北地区冬小麦牛场废水灌溉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张继;不同施氮量和水分调控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蕊;控释尿素对土壤氨挥发、氮素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小磊;微生物菌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惠萍;施钾时期对豫北砂薄地冬小麦灌浆期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飞;河北小麦苗情整体好于预期[N];农资导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慧;北方干旱 何以减灾[N];光明日报;2011年
3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郭天财;从技术上看今年小麦生产缘何能克服不利再获丰收[N];农民日报;2010年
4 河北家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李藏朝;麦套花生高产 拌种很关键[N];河北科技报;2010年
5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为何老张家的麦苗出得又慢又少[N];农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潘双清;麦田浇水喷药施肥一定要科学及时[N];石家庄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永安;我市出台《2010年秋作物管理意见》[N];开封日报;2010年
8 ;冬小麦综合节水技术[N];农民日报;2004年
9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2010年度山西省小麦播种意见[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陆军;加强秋作物管理 促进农民增收[N];开封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