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伦秀;李茂;;马尾松人工林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
2 |
李鸿儒;;马尾松人工林的培育关键技术初探[J];现代园艺;2013年02期 |
3 |
江红
,翟中齐;马尾松的地位和综合效益[J];林业经济问题;1987年03期 |
4 |
钟森瑞
,赖健
,王福顺;多头定向培育马尾松用材林——试论闽西山区的马尾松优势及其发挥[J];林业经济问题;1987年04期 |
5 |
庄尔奇;刘强;高方彬;洪信谱;;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的调查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91年04期 |
6 |
黄家荣,杨世逸,温佐吾;马尾松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研究[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7 |
庄尔奇,刘强,高方彬,洪信谱;湖北省马尾松产区区划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8 |
庄尔奇,凌远云,叶要妹;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型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9 |
王鹏程,庄尔奇,丁贵杰,周政贤;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结构模型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0 |
李午平;我省马尾松树种研究成绩辉煌[J];湖南林业;1998年06期 |
11 |
张顺恒,肖祥希,吴吉富,谭芳林,罗有盛;马尾松幼林施肥后营养动态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2 |
林成来,洪伟,吴承祯,何东进,蓝斌;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3 |
王鹏程,庄尔奇,周志翔,刘小宇,郭国志,孙林山;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初探[J];湖北林业科技;2000年03期 |
14 |
崔佰新;皖东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管理表的编制[J];江苏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
15 |
黄家荣,万兆溟;马尾松人工林与距离有关的单木模型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
16 |
黄国全,陈友荣;马尾松丰产林生长和技术经济效果评价[J];浙江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
17 |
黄家荣;马尾松人工林单木竞争指标及生长模型研究[J];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
18 |
邹万春 ,白卫国;派阳山马尾松速丰林前景喜人[J];广西林业;2001年03期 |
19 |
林有乐;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3年03期 |
20 |
唐效蓉,李午平,陈明皋;湖南马尾松遗传改良现状与策略[J];湖南林业科技;2004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