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离合器摩擦片磨损量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
【摘要】:湿式离合器是现代大功率车辆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在长时间工作或者极限工况条件下,容易发生由异常摩擦造成的摩擦片表面烧蚀、打滑、断裂和塑性变形等故障,为提高离合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基于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模型以及湿式离器工作原理,推导建立了考虑弹塑性接触的摩擦片磨损量计算模型,确定了离合器摩擦片磨损量与载荷、滑磨速度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并在湿式离合器磨损实验台上进行了磨损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油压在0.2~0.4 MPa时,磨损较小,同时模型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小于5%;压力为0.4 MPa是一个临界值,在压力大于0.4 MPa时,磨损量将急剧增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磨损,应当将压力控制在0.4 MPa左右,表明所建立的考虑弹塑性变形磨损量计算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摩擦片磨损量,为离合器寿命评估和摩擦片减磨耐磨设计提供了数据的支持。
|
|
|
|
1 |
郝琪,过学迅,罗永革,冯樱;湿式离合器控制方法的研究[J];陕西汽车;2001年03期 |
2 |
高蔚,郭立书,张泰,宋咸斌,韩旭,范洪亮;汽车湿式离合器模糊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1期 |
3 |
杨树军;胡纪滨;荆崇波;;湿式离合器充油过程动态特性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年11期 |
4 |
马喜发;湿式离合器摩擦片上径向凹槽的作用[J];摩托车;2005年03期 |
5 |
马庆丰;葛琳莉;王永国;刘兵;;牵引车湿式离合器的设计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07期 |
6 |
张志刚;石晓辉;周晓军;;分形特征在湿式离合器磨合状态预测中的运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6期 |
7 |
陈国辉;手操纵湿式离合器的使用与保养[J];摩托车;1997年05期 |
8 |
许立宁,邓海金,王新朋,李明;树脂含量对湿式离合器碳质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汽车技术;2001年10期 |
9 |
张志刚;石晓辉;邹喜红;安丕孚;;湿式离合器磨合过程的多重分形谱预测[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
10 |
王宏伟;张心勤;张金乐;马彪;;湿式离合器热负荷仿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
11 |
王小虎;刘桓龙;于兰英;王国志;柯坚;;湿式离合器冷却系统的数值仿真[J];机床与液压;2013年17期 |
12 |
汤鹏翔;刘艳芳;王书翰;徐向阳;;多片湿式离合器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3 |
严忠胜;常振罗;龚春全;董鹏;梅琼风;马智慧;申昱;;湿式离合器滑摩过程的数值模拟[J];宁夏工程技术;2011年01期 |
14 |
郝琪,罗永革,冯樱,何晓春;汽车湿式离合器的模糊控制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5 |
洪跃;刘宝运;金士良;王云根;;表面几何参数对湿式离合器啮合性能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年03期 |
16 |
游四海;俞宁;;高速换挡湿式离合器卸油性能研究[J];工程机械;2007年03期 |
17 |
张志刚;周晓军;沈路;李永军;;湿式离合器动态接合特性的仿真与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3期 |
18 |
仝建中;;湿式离合器的设计计算特点[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
19 |
杨树军,苑士华,胡纪滨;湿式离合器换挡过程动态特性[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11期 |
20 |
黄鹤艇;;湿式离合器充油特性对车辆起步平顺性能的影响[J];建筑机械;201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