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测量工业内窥镜的双目光学系统
【摘要】:针对国内工业内窥镜只限于观察,无法满足工件三维尺寸测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探头外径为6mm并且可以向任意方向弯曲的三维测量工业内窥镜,并介绍了该内窥镜的双目光学系统及镜体内部结构的设计。首先,基于双目立体成像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具有双物镜、单图像传感器的新型双目光学系统。其次,根据光学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内窥镜的头部结构。考虑到一些工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分别设计了内窥镜的可弯曲结构以及后部操控机构以方便一些精密工件的检测。最后,通过三维图像处理软件对待测物表面两个特征点进行长度测量试验,得到了两个特征点的间距。实验结果表明:待测物表面两个特征点的长度测量误差在±0.2mm内。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工业内窥镜的三维测量功能。
|
|
|
|
1 |
马品仲;动态三维面形测量[J];实用测试技术;1997年03期 |
2 |
朱林;达飞鹏;盖绍彦;;相位测量轮廓术中一种有效补偿相移误差的新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
3 |
王建兵;陈晓波;习俊通;;结构光投影三维测量控制系统开发[J];机械;2007年05期 |
4 |
;先进实用技术和产品六则[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年06期 |
5 |
许琦欣;侯文玫;盛世杰;张运波;沈丽艳;;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三维轮廓测量及其性能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5期 |
6 |
郑剑和;;三维测量与三坐标测量[J];模具制造;2009年07期 |
7 |
马强;闫勇刚;刘万里;孙大许;;激光跟踪测量系统校验及在三维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测试技术;2006年02期 |
8 |
李健;陈长明;高文娟;;三维信息测量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3期 |
9 |
彭彦平;菅磊;张伟;;非接触式钻头几何形状激光测量仪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3期 |
10 |
毛世民,聂钢,吴序堂;双经纬仪三维测量最佳布局[J];宇航计测技术;1999年03期 |
11 |
江东;杨嘉祥;;基于磁悬浮效应的三维振动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3期 |
12 |
陈琳;基于激光测距的三坐标测量系统研究[J];光学仪器;2002年02期 |
13 |
顾洁,郑国星,袁均毅;新型激光扫描水下三维视觉传感系统[J];光电工程;1991年05期 |
14 |
董明利,张靖瑜,邓文怡,吕乃光,燕必希;影响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精度因素的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1期 |
15 |
李粉兰,于晓洋,苑惠娟;颜色编码三维测量系统参数分析与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16 |
吴禄慎;汪炜晨;;光栅相移精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04期 |
17 |
苏显渝,周文胜;采用罗奇光栅离焦投影的位相测量轮廓术[J];光电工程;1993年04期 |
18 |
梁猛;张伟;彭彦平;贺凤宝;;刀具几何参数激光测量仪的开发[J];工具技术;2006年05期 |
19 |
高晓萍;超高精度三维测量机[J];光机电信息;1994年03期 |
20 |
王敏怡;周小红;魏国军;陈林森;;采用二元光学元件的三维轮廓测量方法[J];光学技术;2007年02期 |
|
|
|
|
|
1 |
王昭;李纪念;朱升成;;用于表面微轮廓测量的共焦技术[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2 |
袁道成;杨维川;罗存康;;测量回转体的三维极坐标方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张恒;李仁举;叶成蔚;;三维摄影测量系统及照相式三维扫描系统的探讨[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