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姿态模拟器建模及输入受限混杂控制
【摘要】:为进行飞行姿态仿真研究,基于dSPACE建立了地面飞行姿态半物理仿真模拟系统,运用混杂不变集原理和无源控制器设计方法对有界高阶耦合非线性系统进行鲁棒控制器设计。使用Lagrange法建立了具有控制约束的非线性Eu-ler-Lagrange(EL)动力学模型;利用EL系统内在特性,基于非线性状态依赖动态脉冲系统的不变集原理的有关结果和混杂能量控制方法,设计了输入受限的非线性混杂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学仿真。最后,将所设计的混杂控制器应用于地面飞行姿态模拟器中进行了半物理仿真实验,得到的动态响应时间为20s,稳态精度优于5%,超调量约为25%,在外加扰动作用时仍能实现稳定调节。结果表明,给出的饱和控制算法可靠性较强,对系统参数误差和外干扰具有鲁棒性。
|
|
|
|
1 |
周兆敏;;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方法[J];电气传动;1989年04期 |
2 |
桂卫华;;非线性系统解耦的递阶结构及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
3 |
姚郁,王子才;非线性系统变结构观测器及其在空间拦截中的应用[J];宇航学报;1992年01期 |
4 |
姚郁,王子才;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J];航空学报;1992年01期 |
5 |
霍拳忠,唐驾时;非线性系统参数的时域识别及优化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6 |
刘华,黄田,曾子平;一类非线性振动自适应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5年01期 |
7 |
胡钋;韩进能;;Volterra级数的一种推导方法及非线性系统的无损性[J];水利电力科技;1996年04期 |
8 |
严星刚,林辉,戴冠中;基于闭环回路的非线性系统迭代学习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7年04期 |
9 |
欧松,钟慕良,徐建闽,周其节;一类高精度非线性系统参数和阶次辨识的浮点遗传算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2期 |
10 |
缪炳祺,许礼深,胡夏夏;非线性系统非平稳随机响应矩计算的Newmark递推算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7年02期 |
11 |
王向东,高立群,张嗣瀛;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镇定[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2 |
赵永辉,胡海岩;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滑模振动主动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3 |
姚建明,杨洁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智能控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5年03期 |
14 |
张剑丰,刘白雁;电液非线性系统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的离散非线性参考模型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5年09期 |
15 |
胡莲君;宋弘;;非线性系统的广义T-S模糊模型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年03期 |
16 |
张智;朱齐丹;严勇杰;;基于V-支持向量机与ε-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系统辨识[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1期 |
17 |
周磊;;多模型控制方法研究及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年19期 |
18 |
徐慧;张孟秋;;一类四阶非线性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及MATLAB实现[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9 |
阎洁;王自强;;磁悬浮轴承的非线性模型仿真研究[J];电力电子;2007年05期 |
20 |
申炜;;逆系统在静止无功补偿器非线性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电力;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