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用继承与优化算法精密拼接无序点云

孟凡文  吴禄慎  
【摘要】:对结构光三维扫描检测系统的拼接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两个待拼接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用继承与优化算法进行点云的精确拼接。阐述了算法原理,通过建模获取拼接过程中的旋转和平移参数,提出并分析了拼接的实现过程。采用光栅投射式三维扫描仪获取某型号汽车防雨板的6组点云数据,用提出的算法进行点云拼接,利用多分辨率层次精度分析法对拼接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与最临近点迭代法在拼接精度、收敛速度和耗时上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继承与优化算法可实现海量无序点云的精确拼接,拼接的标准偏差0.10 mm,两点云对拼接时间2 s,所需迭代次数比ICP方法减少5次以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立华;;汽车后视镜逆向工程应用设计[J];汽车零部件;2011年02期
2 袁素粉;张芳芳;李功峰;;基于CATIA V5汽车车身的逆向设计[J];轻型汽车技术;2011年Z3期
3 赵璐芳;成思源;张湘伟;;基于触觉交互系统的造型设计综合性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8期
4 彭李奎;乐玉汉;;基于逆向工程轿车保险杠设计及曲面评价[J];汽车工程师;2011年06期
5 ;FaroArm测量臂为B-52轰炸机“疗伤”[J];现代制造;2010年47期
6 贺强;张树生;白晓亮;;逆向工程中一种鲁棒的平移对称提取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FaroArm测量臂为B-52轰炸机“疗伤”[J];现代制造;2010年44期
8 徐慧;张金龙;刘京南;内田敬久;;零件轮廓表面检测与三维重构技术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1年02期
9 曾文瑜;;逆向工程中三维曲面重构技术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杨英保;刘先勇;杨俊平;;基于标志点的多视点云优化拼接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0期
11 朱鹏;王涛;黄必清;吴澄;吴芸;;医疗业务系统改造中的逆向工程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2 李道军;邬向伟;;一种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快速反算的方法[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11期
13 潘加宇;;微软的矛盾[J];程序员;2010年09期
14 高阳;白亦霆;温从德;;VSTS2010架构体系大揭秘[J];程序员;2010年09期
15 郭然;石磊;康顺;;基于NUMECA软件的叶轮机械逆向创新设计[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1年02期
16 ;Delcam解决方案在艺术品仿形设计加工中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1年07期
17 杨小平;李皓;侯丽娜;;面向关系型数据的本体学习模型——RCAOM[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8 林洪彬;刘彬;张玉存;;逆向工程中散乱点云变尺度配准算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4期
19 胡献宇;杜正伟;;CATIA V5软件在汽车零部件逆向设计开发中的应用[J];汽车零部件;2009年06期
20 汤战勇;王怀军;房鼎益;陈晓江;;基于精简指令集的软件保护虚拟机技术研究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加伦;;逆向工程概述及其在柴油机零件上的应用[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2 吕杨;李超;;逆向工程之软件破解与注册机编写[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3 金涛;陈建良;童水光;;集成逆向工程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吴栋华;;面向快速成型的逆向工程[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齐从谦;陈亚洲;甘屹;崔琼瑶;;逆向工程中复杂曲面数字化重构关键技术的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敏;邓学雄;陈君梅;徐旋波;;基于PC-DMIS测量软件和UG线架重构的逆向工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苗量;陈文琳;晏民;彭凤春;;逆向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对点云CAD建模的探讨[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张玲玉;罗怀林;贺元成;;基于B样条的自由曲面模型重构方法的转换[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范宜艳;王仲;季成年;邾继贵;杨燕罡;叶声华;;一种三维数据的可视化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史海涛;刘江;;逆向CAD系统的程序模块和开发[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华;面向对象软件动态模型抽象与转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敏;基于约束和特征的结构类零件实体模型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杨红娟;基于变量化设计的逆向工程CAD建模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宏涛;径向基函数和神经网络技术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刘胜兰;逆向工程中自由曲面与规则曲面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王志国;曲线曲面形状修改和变形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谭昌柏;逆向工程中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刘含波;基于散乱点云数据的隐式曲面重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大峰;基于点云的口腔修复体曲面测量与重建基础技术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周天祥;逆向工程中数据分片及模型重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基于逆向工程的拖拉机造型方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杜佶;径向基函数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黎波;面向再设计的逆向工程CAD建模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田稷;逆向工程CAD软件基本构架的研究与开发[D];新疆大学;2004年
5 钱锦锋;逆向工程中的点云处理[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文锦;Java程序中设计模式的抽取方法[D];吉林大学;2005年
7 薛斌杰;逆向工程中的数据处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霍龙;基于视觉的复杂曲面几何形状三维测量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9 熊军;基于概念格的Java语言类层次分析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辛增峰;EQC(Equity Connect)系统的再工程及64位移植[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晓涛;SafeNet发布HASP安全套件[N];网络世界;2009年
2 郭以东刘晓;规避软件需求隐含的风险[N];计算机世界;2008年
3 本报记者 谢忱;构建PLM统一平台 实现制造业信息一体化[N];机电商报;2008年
4 记者 郭易楠;“一难”何以变“三赢”[N];上海科技报;2009年
5 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 潘爱民;掀开Windows内核的神秘面纱[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6 比尔·斯奈德;苹果“控制欲”再度升级[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