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云和气溶胶探测星载激光雷达及其应用

卜令兵  单坤玲  吕晶晶  曹念文  官莉  黄兴友  王振会  
【摘要】:介绍了在轨飞行的云和气溶胶探测星载激光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结构,该激光雷达能够探测全球范围内30 km以下的云和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和退偏比。利用CALIPSO实测数据,对发生在华北的一次沙尘天气进行分析,得到了河北省内沙尘消光系数和退偏比分布。结果表明,由沙尘气溶胶导致的消光系数最大可以达到0.22/km;该次沙尘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最可几层数为2,沙尘层的最大退偏比可以达到0.2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其成;纪玉峰;徐赤东;;MPL探测气溶胶水平分布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年01期
2 白林;李宁;郭永利;;铜粉烟幕的消光特性及其红外遮蔽效果对比试验[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5期
3 贺应红,郑玉臣,程娟,左浩毅,杨经国;最小二乘法拟合大气激光雷达回波信号估算消光系数边界值[J];量子电子学报;2004年06期
4 王江安;蒋冰莉;;激光后向散射式大气能见度测量仪样机的研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6年02期
5 谢晨波;毛敏娟;岳古明;戚福弟;范爱媛;周军;;新型车载式激光雷达探测对流层气溶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11期
6 安刚;王玄玉;余世魁;王颖辉;;雾油烟幕干扰10.6μm激光性能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7年03期
7 刘启能;;吸收对光子晶体能带结构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2007年06期
8 李学彬;徐青山;魏合理;胡欢陵;;1次沙尘暴天气的消光特性研究[J];激光技术;2008年06期
9 李素文;司福祺;赵鑫;;基于光学遥感技术获取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9期
10 魏合理,刘庆红,宋正方,胡明,韩守春;红外辐射在雨中的衰减[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7年06期
11 陈宪锋;沈小明;蒋美萍;倪重文;是度芳;;一维光子晶体的缺陷模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5年12期
12 房玉东;刘江虹;林霖;廖光煊;;细水雾熄灭K类火灾的全尺寸模拟实验[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13 李雪;魏彦峰;龚海梅;方家熊;;纤锌矿GaN薄膜光学性质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02期
14 陈敏;孙东松;顾江;沈法华;夏海云;;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气溶胶空间二维分布[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3期
15 闫顺生;胡顺星;胡欢陵;范广强;;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气溶胶消光系数求解新方法[J];应用光学;2008年03期
16 刘增东;刘建国;刘文清;陆亦怀;赵雪松;张天舒;董云升;冯巍巍;;小型Mie散射激光雷达信号校准及能见度测量[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1期
17 李超;李雪;许金通;李向阳;;GaN及AlGaN薄膜透射光谱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9年09期
18 类成新;张化福;刘汉法;;随机分布烟幕凝聚粒子对激光的消光特性研究[J];红外技术;2009年09期
19 冯帅;蒋立辉;熊兴隆;沈法华;闫朴;;后向散射式激光雷达能见度探测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9年12期
20 唐磊;舒志峰;董吉辉;岳斌;沈法华;董晶晶;孙东松;;半导体激光雷达斜程能见度观测和反演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瑶冰;李云鹏;高涛;;激光雷达监测沙尘气溶胶垂直变化特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2 郭本军;贺千山;李成才;辛跳儿;;激光雷达对沙尘天气的遥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郝增周;龚芳;王迪峰;潘德炉;;利用HITRAN资料研究沙尘气溶胶和云滴粒子的红外特性[A];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文集[C];2010年
4 曹贤洁;张镭;周碧;鲍婧;史晋森;闭建荣;;利用激光雷达观测研究兰州沙尘气溶胶辐射特性[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朱帅;Tim Butler;Rolf Sander;马建中;Mark G.Lawrence;;污染区域沙尘气溶胶对对流层光化学的影响:北京超大城市个例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罗双;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以2004年3月9~11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为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7 刘晶晶;黄建平;陈斌;;利用CALIPSO激光雷达和红外成像辐射计识别撒哈拉地区沙尘气溶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风云卫星定量应用与数值[C];2011年
8 高庆先;;沙尘气溶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黄建平;付强;苏婧;汤强;王文彩;李玥;;沙尘气溶胶对西北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陈霞;魏文寿;刘明哲;;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的加热效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婧;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葛觐铭;西北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反演与沙尘暴的卫星监测[D];兰州大学;2010年
3 陈敏;利用激光雷达和黑碳仪观测资料模拟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4 牛生杰;沙尘气溶胶微结构及其对降水影响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5 曹贤洁;兰州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周碧;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刘建军;长三角太湖地区云和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地基遥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王玄玉;烟幕对10.6μm激光的衰减规律及应用计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谦;日光温室番茄光温环境和传热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金;半干旱区卷云和沙尘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D];兰州大学;2011年
2 郭瑞;中国戈壁沙尘气溶胶的表征、识别、长途传输及其对下游区域环境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3 赵树云;利用耦合系统BCC_AGCM2.0.1_CAM模拟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李崇;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气溶胶及其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马井会;黑碳和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全球辐射强迫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刘玉杰;利用新型全自动太阳光度计研究气溶胶光学和物理特性[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7 刘菲;沙尘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初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王娜;利用激光雷达资料模拟沙尘气溶胶长波辐射效应及其边界层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9 陈进华;沙尘气溶胶粒子短波辐射效应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张凯;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入海途径及通量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玉君郑菲 通讯员 王德英;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取得明显进展[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本期嘉宾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 研究员 王春乙 采访者 本报记者 郑菲;气溶胶浓度增加影响作物生产[N];中国气象报;2007年
3 记者 倪永强 通讯员 杨启国;专家研讨干旱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干旱所;干旱所:凝聚一流科研力量的西北主力军[N];中国气象报;2006年
5 韩宗坡;求解气候变暖与沙尘暴的关系[N];中国气象报;2008年
6 记者 屈遐;中日韩专家再商治沙对策[N];中国环境报;2003年
7 ;烟草栽植理想方式[N];云南科技报;2004年
8 记者 潘俊杰;气溶胶研究领域首个973项目启动[N];中国气象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平;“气溶胶”效应导致长三角变冷[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周元春;改善环境的好帮手[N];中国财经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