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学何以研究教育体验
【摘要】:体验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实在,它是现象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体验则赋予了它教育意义上的规范性。教育世界中传统认识方式往往强调抽象的逻辑理性,但它并不是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它还是一种单向度的静态认识,遗漏了教育的意义,也失去了教育特有的规范性。教育现象学为此所作出的改变是直接以教育体验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首先应悬置各种感性表象和逻辑理性,直面个体的教育体验;在对现场体验的重构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意义;所提炼的研究主题要贯穿教育的规范性,促进学生良好教育素养的形成。
|
|
|
|
1 |
张廷国;逻辑理性批判的一种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
2 |
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 张桂岳 李昌平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吴林根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周一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杨信礼 东南大学教授 陈爱华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韩庆祥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张义生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爱莲 南京大学教授 郁慕镛 江南大学文学院 吴格明 南京大学教授 张建军 南开大学教授 张斌峰 无锡市公安局副局长 张跃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 董根洪;民本思维:推动制度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4年 |
3 |
邓晓芒(武汉大学);在命名中豁然开朗[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
4 |
韩健鹏;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本原性启示与新发展观[N];黑龙江日报;2004年 |
5 |
北京新华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赵民 孟楠;化解冲突的艺术[N];中国经营报;2001年 |
6 |
韩经太;古典文学思想的现代展开方式[N];光明日报;2002年 |
7 |
袁幼鸣;兵败岂止是女足[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
8 |
翟晓梅;更人道还是更准确?[N];中华读书报;2000年 |
9 |
孟广林;中西历史比较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3年 |
10 |
邓晓芒;译康德著作 昌理性精神[N];学习时报;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