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黄酮类化合物的致癌性

张思巨  
【摘要】: <正> 天然植物的生药中广泛含有黄酮醇衍生物。作者认为,黄酮醇的衍生物可能有致癌性。已知欧洲蕨有致癌作用。作者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TA-100菌株),以变异原性为指标,分析了欧洲蕨的成分。由于这种变异原性受肠内细菌及肝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梅;3′或4′甲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80年11期
2 卢纯惠;;环境与健康[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80年01期
3 章静波;;估价致癌活性的困难与致癌性的短期检测[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0年01期
4 仲来福;;体外和体内试验鉴定食品色素的致癌性和毒性[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0年02期
5 俞次清;;六六六对地鼠的致癌性[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0年04期
6 潘金妹;;三种致癌性不同的多环烃细胞定位的比较研究[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0年03期
7 金丽蓉;;饲食欧洲蕨(Pteridium aquilinum)牛奶汁的致癌性和诱变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0年01期
8 金丽蓉;;欧洲蕨(Pteridium aquilinum)沸水提取物的致癌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0年01期
9 郁青节;;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分析与鉴别[J];生物质化学工程;1980年Z1期
10 刘玉芬;孙凤英;;岩香菊治疗气管炎的研究 1.岩香菊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8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铭新;;林县霉变食物致癌作用的研究[A];美国营养进展基金会第一届国际营养学会议学术报告选编[C];1981年
2 宋圃菊;张琳;丁兰;;中华猕猴桃的防癌作用 二、中华猕猴桃汁在体外模拟胃液中对N-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摘要)[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3 蔡东联;印木泉;贺清玉;王静;陈耀富;毕洁;;茶叶对酱油亚硝化后致突变性的影响(摘要)[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4 王美岭;高春义;韩金祥;朱有名;王君甫;冯进波;;大蒜阻断家兔胃液内的亚硝胺合成[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裴留成;苗健;;中岳麦饭石去霉菌毒素防癌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王肖萱;纪平元;马端端;郑荣梁;;芦丁对细胞SCE的诱发及对DNA损伤[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7 贺清玉;印木泉;陈耀富;;两种茶叶抑制N-亚硝胺致突变作用[A];'96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茶—人体健康研讨会文集[C];1996年
8 徐翠莲;;从吸烟致癌性探讨谈当代妇女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A];妇女·环境·健康——妇女与环境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陈季武;杭凯;;八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构效关系[A];2000上海科技论坛BIO-X研讨会暨中德医学生物物理和上海流变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胡伟莲;叶均安;刘建新;;饲料中杂色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向华;杂色曲霉素生物毒性效应及致癌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2 席军;高压加工技术在蜂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熊皓平;啤酒花化学成分及黄腐酚提纯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高峰;北洋金花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肖咏梅;有机相酶促方法选择性合成含糖化合物[D];浙江大学;2005年
6 许雪琴;某些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化学发光、电化学及毛细管电泳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王立;乌饭树黑色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8 唐玲;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管月清;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素波;环磷酰胺、噻替哌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致癌性转化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随忠;喹胺醇致突变性致畸性研究及其潜在致癌性预测[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2 王正云;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玉泉;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种群遗传分化与黄酮类化合物变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傅芃;田基黄活性成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姜东莉;樱桃叶中新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D];吉林大学;2005年
6 田娜;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药理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郑镔;白檀叶总黄酮和果肉红色素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世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张琳;黄酮类化合物与DNA及其组成碱基的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志信;三七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 董金狮 《北京日报》 汤一原 凯发;禁白路漫漫 搬出二恶英?[N];中国包装报;2000年
2 王振岭;中药瑞香狼毒抗癌 活性成分研究有新发现[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曹涤环;农药毒害威胁人类健康[N];大众卫生报;2000年
4 湖南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 唐石初;防癌从膳食开始[N];大众卫生报;2000年
5 柯济;二恶英危害有多大[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杨光;大力开发天然抗氧化剂[N];经济日报;2000年
7 陈安;葛根,绿色食品开发的新亮点[N];江西日报;2000年
8 营养学教授陈仁惇;植物化学素[N];科技日报;2000年
9 徐文端;常喝豆浆可防癌[N];山东科技报;2000年
10 孟洋;发泡塑料餐具中含有“二恶英”[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