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谱法研究偶氮胂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偶氮胂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pH条件下(pH=2.0~9.0)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偶氮胂Ⅲ对BSA荧光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作用机理的诸多信息。结果偶氮胂Ⅲ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偶氮胂Ⅲ与BSA间的结合常数在pH 3.0~5.0最大,结合位点数为1;pH=3.5和4.5时偶氮胂Ⅲ与BSA色氨基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在4.10 nm左右;两者主要靠静电引力结合;金属离子Mg2+、Ba2+和Ca2+对两者结合作用有影响。结论偶氮胂Ⅲ及偶氮胂Ⅲ-Ba2+、偶氮胂Ⅲ-Ca2+可作为优良的光谱探针,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
|
|
|
1 |
段建平,陈红青,庄惠生,陈敏;用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液中白蛋白[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2 |
魏永巨,李克安,童沈阳;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Ⅲ结合反应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
3 |
潘理黎,浮建军;偶氮胂Ⅲ与Ba~(+2)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年02期 |
4 |
邓凡政,石影,李霞;铜(Ⅱ)、锌(Ⅱ)、镍(Ⅱ)、铁(Ⅲ)、铝(Ⅲ)萃取分离研究──聚乙二醇—硫酸铵—偶氮胂Ⅲ体系[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5 |
乔治忠,周之荣,张丽珍;氧化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钴[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李祖碧,王加林,杜超,李崇宁,徐其亨;高碘酸盐氧化偶氮胂Ⅲ动力学光度测定铑(Ⅲ)[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7 |
封国宁,陈红波,李铁球;PMBP萃取分离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铀矿石中的钍[J];铀矿冶;1996年03期 |
8 |
郑肇生,张蓓;锰(Ⅱ)—高碘酸钾—偶氮胂Ⅲ高灵敏催化反应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9 |
刘海军;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水中钙镁[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0 |
张振辉;导数示波极谱法测定偶氮胂Ⅲ[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0年01期 |
11 |
夏畅斌,何湘柱,黄念东,史红文;粉煤灰中微量铬的光度法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1期 |
12 |
张兴磊;花榕;郇延富;罗明标;张燮;陈焕文;;采用新型手持式光度计检测天然水中痕量铀[J];铀矿地质;2009年05期 |
13 |
高锦章;潘仲巍;康敬万;白光弼;;离子交换树脂分光光度法——稀土-偶氮胂Ⅲ体系[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14 |
潘仲巍,范燕青,江瑜;铕─偶氮胂Ⅲ溶液相和树脂相配合物的研究及树脂导数光谱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5 |
姜洪波;;痕量甲醛催化动力光度法的测定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6期 |
16 |
吴小华;杨凯;周炳江;来海仙;;血红蛋白催化偶氮胂Ⅲ褪色测定过氧化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7 |
童晓滨;氢氧化物共沉淀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离子吸附型矿的稀土总量[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8 |
张慧云;姜洪波;;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甲醛[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
19 |
胡美仙;王文兰;;分光光度法研究偶氮胂Ⅲ与镧、钆的配位反应[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20 |
胡美仙;;偶氮胂Ⅲ、腺苷三磷酸与稀土离子配位反应的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