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宽谱大肠杆菌O157:H7 CVCC4050噬菌体vB_EcoM_GXBP08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周雨晴  马东鑫  吴洁  王晓晔  
【摘要】:【目的】探究宽谱大肠杆菌O157∶H7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广西南宁某猪场污水样品中分离宽谱大肠杆菌O157∶H7裂解性噬菌体,通过空斑试验、噬斑试验对噬菌体进行宿主谱和裂解效价的测定;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最佳感染复数测定、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热稳定性与酸碱稳定性评估、杀菌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噬菌体的形态学、生物学和全基因组特征。【结果】试验成功分离1株宽谱大肠杆菌O157∶H7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vB_EcoM_GXBP08。噬菌体vB_EcoM_GXBP08能高效裂解14株大肠杆菌,裂解效价可达10~9~10~(10) PFU/mL。以大肠杆菌O157∶H7 CVCC4050为宿主菌测得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为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该噬菌体的潜伏期和爆发期分别为20和50 min,爆发量为154 PFU/cell,耐受温度范围为30~70℃,在pH为4.0~10.0的环境中能维持其活性。在宿主菌CVCC4050中的杀菌试验结果显示,MOI为1时噬菌体vB_EcoM_GXBP08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根据透射电镜观察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该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T4-like噬菌体属,基因组片段总长为108 114 bp, GC含量为36.23%。噬菌体vB_EcoM_GXBP08基因组中含有8个CDS,编码与噬菌体裂解有关的蛋白,未发现与抗生素耐药性、毒力因子、毒素和溶源性相关的基因。【结论】噬菌体vB_EcoM_GXBP08宿主谱宽、效价高,且温度、酸碱稳定性良好,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杀菌能力强,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研制宽谱噬菌体制剂以及在食品业、养殖业防治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王立斌;石凯亓;高丽娜;姜彤;;实验兔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及生物学特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8期
2 徐尚荣;;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学特性[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年04期
3 袁小远;王晓丽;亓丽红;邵桂宾;邵桂平;杨金兴;艾武;王永明;;鸭大肠杆菌血清型分析和疫苗菌株的筛选[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年07期
4 张志英,张延明,苗永泉,刘芳;实验室保存的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生物学特性检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年04期
5 殷泽禄;万虎;;大肠杆菌的研究综述[J];甘肃畜牧兽医;2019年05期
6 杨娟;吴海滨;黄超;谭珊;吴培福;;昆明市区鸡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流行特征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7年02期
7 向邦全;;鸭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11期
8 王玲;;大肠杆菌的“夺命”轨迹[J];科学新闻;2011年07期
9 薛力刚;王全凯;刘金华;王振国;;大肠杆菌O157:H7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J];生物技术;2009年06期
10 贺晓龙;;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组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1 ;美国正关注O157∶H7以外的其它新产毒大肠杆菌的危害[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年06期
12 于瑞敏,李清亚,王常有,王晓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及防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24期
13 刘飞鹰,董柏青;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现况[J];广西预防医学;1998年02期
14 杜文金,孙融冰,朱士盛;狗大肠杆菌研究概况[J];中国动物检疫;1998年04期
15 孙占田,刘志敏;仔猪抗大肠杆菌相关基因的研究[J];国外畜牧科技;1999年05期
16 竹田美文 ,初立建;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腹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17 刘璐瑶;肖海侠;苟忻月;张毅;艾柯代·吐鲁洪;郑佳玉;程雪梅;郭庆勇;佟盼盼;苏战强;;腹泻驴驹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与耐药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22年04期
18 武琥琮;张东;刘家奇;许姝;王亨;朱国强;;致脑膜炎大肠杆菌脑内皮细胞侵袭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立伟;汪文雅;刘洋;周双;郝贺;彭雅萧;韩旺;石玉祥;朱阵;;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型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9年
2 蒋月;张秀英;;猪源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情况研究及猪场耐药菌株的快速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3 孙东昌;张衍梅;梅运军;江惠;谢志雄;刘茴茴;陈向东;沈萍;;大肠杆菌自然遗传转化能力的鉴定[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爽;刘军;周博;王文东;李鹏;祝令伟;纪雪;冯书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菌壳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欧阳萍;顾敬敏;雷连成;韩文瑜;;耐环丙沙星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的毒力测定[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陶文琴;曾振灵;陈杖榴;蒋红霞;陈晓琴;吴聪明;;养殖场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基因突变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7 戴磊;吴聪明;李蓓蓓;沈建忠;;2001-2006年中国鸡源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成大荣;朱善元;;不发酵或迟发酵乳糖型禽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英玉;张妍;郭嘉琦;张超;苏战强;姚刚;张晓红;;监测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污染[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0 涂健;祁克宗;;抗生素和内毒素诱发鸡肠源性大肠杆菌易位的实验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1 郑宇;马兴元;魏东芝;赵莉;宫衡;;克雷伯氏菌甘油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12 陈玉勇;唐劲松;刘靖;秦枫;张璟晶;殷尔康;朱海燕;冒美丽;;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3 蒋宇;陈飚;杨俊杰;段春兰;杨晟;;大肠杆菌基因组多点编辑工具[A];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4 杨艳菊;陈义平;王志亮;魏荣;;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5 旷代;潘海建;杨筱薇;李赞阳;张建民;;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流行病学及主要毒力因子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6 李明峰;孙宏鑫;李凤华;段丽娟;任恩俊;庄国宏;江国托;;牛干扰素-γ基因的RT-PCR扩增、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7 关国华;彭晴;王贵利;李颖;;海栖热袍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8 魏述永;陈杖榴;刘健华;曾振灵;吕殿红;;动物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19 张立伟;汪文雅;李欣泽;林冬梅;张永英;石玉祥;朱阵;;大肠杆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9年
20 张悦;李蓓蓓;马志永;;大肠杆菌毒力岛的研究现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邢佳佳;大肠杆菌入侵土壤的机制及其与土著微生物的互作关系[D];浙江大学;2020年
2 羊扬;大肠杆菌Ⅰ型群体感应功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3 姚志远;土壤中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微生物群落响应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孙曼銮;乙酰化调节大肠杆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活性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16年
5 王世珍;大肠杆菌镁离子转运蛋白Cor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6 马毅;多个药物靶标蛋白在大肠杆菌无细胞系统高效表达及功能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友鸿;人F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濮悦;大肠杆菌转录因子和基因组多位点进化提高生产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何涛;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折点及分子耐药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刘星;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组分上的界面作用和存活[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1 惠长野;大肠杆菌K1致病株外膜蛋白T毒力相关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2 席美丽;食源性革兰氏阴性肠道病原菌PFGE分型和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3 张冯瑜;YdiV和SlyD调控大肠杆菌铁离子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14 王娉;中国大肠杆菌O157:H7暴发相关菌株的遗传学和毒力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15 衣洪岩;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检测方法及部分耐药基因标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6 王爽;大肠杆菌氨苄西林耐药性对其噬菌体裂解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17 刘营营;猪禽源沙门菌和大肠杆菌中tet(M)基因的传播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
18 刘建华;鸭源大肠杆菌主动外排基因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多重耐药机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19 周志江;牛肉、猪肉及牛粪中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鉴定及其HEp-2细胞粘附基因的发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20 邓茜;硫酯酶半理性设计及其在大肠杆菌合成中链脂肪酸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中捷;大肠杆菌O157:H7活的非可培养态的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政;大肠杆菌的电化学检测系统设计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20年
3 黄冠南;大肠杆菌O157:H7在中国东北部地区砂粒梯度土壤中的存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吉林大学;2020年
4 宿志民;泰安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水新云;超高压诱导大肠杆菌O157:H7损伤及损伤后修复生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龚皎;大肠杆菌中四氢嘧啶合成通路的构建及优化[D];兰州大学;2012年
7 朱琳清;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8 郭东华;基于序列和结构信息识别大肠杆菌与人类启动子[D];内蒙古大学;2020年
9 赵璐;新疆不同地区牛粪源大肠杆菌O157:H7分离鉴定及毒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10 廖佳芬;冻结条件下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中存活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11 许良;大肠杆菌mRNA膜周定位对其降解速度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20年
12 岳山;黑龙江部分地区肉牛大肠杆菌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
13 侯敏;尿源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及其与耐药性关系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4 王影;鸡源与人源大肠杆菌主要耐药基因检测及其传递规律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15 陈涛;山东部分地区禽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6 郭红森;大肠杆菌磷酸吡哆醇氧化酶乙酰化位点的突变对酶活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7 麻海澜;头孢西丁对犊牛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年
18 赵梦圆;大肠杆菌生物合成乳清酸途径的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
19 孙彩云;低浓度聚苯乙烯微塑料及联合银离子对大肠杆菌的毒性作用[D];南阳师范学院;2021年
20 石芳;抗菌肽Lactoferricin B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袁一雪;一束光如何“驯化”大肠杆菌[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日科学家发现植物耐盐碱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记者 班玮;德研究人员:人或是大肠杆菌原始宿主[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哥科学家发现威胁人类生命的“超级大肠杆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5 钱铮;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能量代谢极稳定[N];医药经济报;2007年
6 记者 常丽君;重新设计大肠杆菌遗传密码获成功[N];科技日报;2016年
7 记者 李天舒;大肠杆菌抗酸机制被破解[N];健康报;2012年
8 记者 郑灵巧;防范大肠杆菌新变种突袭[N];健康报;2011年
9 冯立中;致泻大肠杆菌是腹泻病祸首[N];健康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