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非增强小腿MR血管成像(MRA):使用心电门控部分傅里叶快速自旋回波可变翻转角技术
【摘要】:
<正>目的本研究是评价基于心电门控快速自旋回波可变翻转角成像技术的3.0T非增强MRA在小腿闭塞性周围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病人分别进行小腿平扫MRA(UE)、时间分辨增强MRA及团注增强MRA(BCE)。其中61例平扫与增强MRA进行比较,10例与X线血管造
|
|
|
|
1 |
庄宝昌
,雷杰
,韩志国
,史爽
,杜斌
,高海英;二维相位对比MRA对椎动脉扭曲的定位[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4期 |
2 |
李玉侠,夏黎明,韩东明,孙凤霞;三叉神经受压位置的MRI与三叉神经痛的相关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5年08期 |
3 |
王武;李明华;;MR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现状和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6年03期 |
4 |
李建明;贾广志;;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更具优势——旋转DSA与MRA的对比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7年01期 |
5 |
张玉忠;张雪林;钟群;昌仁民;;连续三维时飞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的显示能力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04期 |
6 |
宋建华;汪启东;;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06期 |
7 |
孙伟明;石峻峰;钦建平;;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3期 |
8 |
杨敏星;李选;金斌;周宏宇;赵强;张艳;冯书平;;颈动脉小剂量对比剂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年04期 |
9 |
高红华;文佳媚;;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年07期 |
10 |
P.Schnarkowski;B.Wallner;R.vonGumppenberg;A.Goldmann;范昱;;肝转移引起左、右心房浸润的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J];放射学实践;1993年04期 |
11 |
袁滨;董少义;梁林;冯凯琳;;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2 |
关景霞!430060,曾庆杏!430060,余绍祖!430060;脑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年03期 |
13 |
蒋锐;顾明;柯振武;何乾文;李建浩;;脑梗死MRI和MRA的诊断价值[J];四川医学;2007年02期 |
14 |
谭婉嫦;张应和;靳仓正;李春芳;陆巧葱;徐刚;;3D DCE MRA诊断下腔静脉畸形[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1期 |
15 |
闫文明;李泽宇;;椎动脉狭窄性眩晕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8年05期 |
16 |
任宏;阮建江;章士正;林伟;沈国惠;;腹腔动脉螺旋CT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年02期 |
17 |
樊金莲;;经颅多普勒联合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华夏医学;2008年03期 |
18 |
袁利;李建军;;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7期 |
19 |
金航;曾蒙苏;葛梅英;杨姗;陈财忠;沈继章;李韧晨;;平行采集技术在全心自由呼吸导航三维采样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7期 |
20 |
傅家庆;孙贞超;陈东;邱丽华;赵冬梅;韩福刚;唐光才;;三维对比增强MRA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