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食生鱼引起的肠道吸虫感染

徐晓雁  
【摘要】: <正> 本文报告一例感染异形异形吸虫而引起严重腹泻的病例。患者女性,48岁,因腹泻1周来门诊就医。其粪便半成形,略带粘液。检查病人,嗜酸粒细胞轻微增多(5%),其余无异常。未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克坚;;颚口线虫病--胃肠道嗜酸粒细胞肉芽肿的可能病因[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0年01期
2 ;绥芬河流域肺吸虫病流行情况的调查报告(之一)[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3 杨静姝,刘献;血吸虫病免疫发病机理[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1年01期
4 黄贤粦;;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5 孙秀泓;嗜酸粒细胞对肺实质细胞的细胞毒性[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2年Z1期
6 涂洪章;嗜酸性食管炎[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2年02期
7 李克莉;查能愉;韩秉田;;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附9例报告)[J];天津医药;1982年02期
8 陈祖泽;;与服用六氯对二甲苯有关的华支睾吸虫病合并嗜酸粒细胞肺部浸润一例报告[J];华南预防医学;1983年02期
9 朱铁铮;;腮腺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六例[J];农垦医学;1983年01期
10 单肇运;嗜酸性淋巴肉芽肿3例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以平;朱丽君;姚苏杭;邵莉;;哮喘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血嗜酸粒细胞和气道高反应性相互的关系[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罗炜;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曾运祥;何新明;钟淑卿;何梦璋;李德容;钟南山;;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病理特征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宋淑珍;董振南;谷峰;田亚平;;葛根中不同提取物对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A];2004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刘琰;曹祥山;谢晓宝;顾伟英;;高嗜酸粒细胞综合症1例并文献复习[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小波;沈华浩;;支气管哮喘小鼠CD_(34)~+祖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及与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R3表达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耿秀娟;孔灵菲;陆洋;;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大鼠嗜酸粒细胞p53的表达及其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陆洋;孔灵菲;耿秀娟;;Caspase-9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汪诚;刘荣玉;;地塞米松通过膜连蛋白Ⅰ增加A549细胞吞噬凋亡的嗜酸粒细胞[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高艳霞;周镔;王永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gE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耿秀娟;陆洋;孔灵菲;康健;于润江;;p53、Bcl-2在支气管哮喘大鼠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化鹏;过敏性哮喘中Eotaxin及CCR3致气道炎症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赵云峰;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哮喘豚鼠的免疫预防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孟醒初;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胸腺活化调节因子在人类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D];吉林大学;2005年
4 郑宏宇;白介素-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学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5 孙庆华;白介素-5、白介素-8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6 崔新乐;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新方法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7 许飞;Ad-mIL-10及IL-1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刘自力;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及对Fas mRNA、Bcl-2 mRNA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张辉;变应性鼻炎iNOS-NO通路和外周血EOS-干细胞通路及其在药物治疗评价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唐慧;CC型趋化因子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的探讨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礼仁;三氧化二砷对抗原激发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2 陈新;Eotaxin与受体CCR3在哮喘发病中作用及其与TH细胞功能关系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3 赵晓燕;隐孔菌对哮喘豚鼠气道收缩、嗜酸粒细胞释放和趋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4 杨傲然;小柴胡汤化裁方对支气管哮喘豚鼠血清嗜酸粒细胞及IL-5的影响[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5 刘干;加味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ICAM-1的影响[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6 缪卫群;艾叶提取物α-萜品烯醇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7 庞亚敏;气道炎性指标指导哮喘治疗方案调整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小波;哮喘小鼠CD34~+祖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及与eotaxin-CCR3表达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9 蒋跃文;宣肺定喘汤对哮喘大鼠气道重构和炎症介质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10 王胜强;敏脱乐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士敬;治肝莫伤肝[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冯大夫;简述高嗜酸细胞综合征的发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唐宜;20年来的毒油综合征研究(综述)[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4 曹彬摘译;应从整体角度看肺和鼻的关系[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5 高瑞通;气道炎症标志物与气道高反应性不相关[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6 文仲光;白介素5不增加——轻度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7 大可;早期治疗过敏性结膜炎[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8 侯勇;非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及其可能发病机制[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9 徐保平;孟鲁司特治疗RSV疾病有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新药领跑市场 普药调整阵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