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HPLC法测定虎杖药材中大黄素的含量

莫可元  李徽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中大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DOS-3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在0.1~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γ=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0.69%。[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虎杖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乃明;丁宙;罗惠珍;陈惠长;陈宝辉;饶海涛;;翼核果化学成份的研究 Ⅰ、大黄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2 李成林,叶于薇,孙菊英;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年06期
3 陈琼华;中药大黄的生化药理学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4 欧阳瑜,尚京川,付渝滨,马育,邓文龙;大黄素对白三烯B_4和前列腺素E_2生物合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年05期
5 刘志红,黎磊石,胡伟新,周虹;大黄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PCNA的影响[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3年04期
6 杨俊伟,黎磊石,胡伟新,许瑞吉;大黄素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年03期
7 郑丰,黎磊石,刘志红,周虹,梁兰青;大黄素对肾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年05期
8 冯燕芹,肖伟,黄驰,马新荣;薄层扫描法测定妇乐冲剂(无糖浓缩型)中大黄素的含量[J];中成药;1994年04期
9 承新,陈玉英,胡育筑,杨清华;HPLC法测定牛黄解毒片中大黄素的含量与方法耐用性的考察[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10 靳珠华,马德录,林秀珍,李锡铭;大黄素对豚鼠离体肠管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煌辉;钟景光;;比较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及大黄酸对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侯琦;程桂芳;;丹叶大黄素对人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8生成及mRNA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徐丽敏;毛舒和;;大黄素和大黄酸对体外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4 杨文修;陈学群;余奕;杨挥;吴咸中;孔棣;;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理(Ⅱ)——大黄和大黄素对胰酶活性及酶分泌的作用[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邢凤举;郭世铎;齐清会;刘洪斌;李东华;;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大黄素联合应用对脂多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大鼠肝实质原代培养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A];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杨文修;王辉;董志勇;刘保华;余奕;;大黄素和大黄酸诱发巨噬细胞[Ca~(2+)]_i振荡的特征及其医学意义[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李先端;毛淑杰;程丽平;江文君;;大黄炮制规范化研究[A];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颖;张一波;周丽斌;唐金凤;李凤英;李荣英;陈名道;;大黄素对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及Resistin基因表达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马涛;齐清会;简序;杨文修;;大黄素收缩大鼠结肠环行平滑肌细胞的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马涛;齐清会;;大黄素收缩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信号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涛;胃肠动力障碍分子机制和大黄素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2 智良;内毒素激活人单核细胞的信号传导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3 王征;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多晶型研究及其对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4 刘国坤;植物源小分子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及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5 谭正怀;大黄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陈哲宇;MODS大鼠结肠动力障碍机制和抗炎灵及大黄素治疗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7 姜少灏;脂肝宁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暨复方中药药代研究方法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8 喻剑华;虎金颗粒及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周联;大黄素等中药单体对HT-29细胞TLR4表达及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黄云虹;力达霉素克服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的研究以及新型抗肿瘤生化调节剂的探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刺蒺藜和射干的化学成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边秀娟;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何首乌中大黄素、二苯乙烯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2年
3 马渝;虎杖及其提取物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干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张丽香;中药双利肝的质量标准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5 代智;顺铂细胞毒性及大黄素预防作用分子机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6 朱敏;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大黄素收缩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中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刘立东;羊蹄根活性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耿平;中药复方脂肝宁提取工艺及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分离龙胆苦苷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9 严志红;有机药物在碳糊电极上吸附催化伏安法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10 高海峰;中性粒细胞黏附在急腹症所致SIRS和MODS中的发病学意义及Emodin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解冰;向中药现代化进军[N];吉林日报;2001年
2 刘健英;大黄与消化系统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3 宿健桃;有“明目”作用的天然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戴廷荣;降压通便草决明[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张文婷;中药工艺优选指标之我见[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陶春祥;单味中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宋哲民;银屑病与细胞凋亡及癌基因表达有关[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8 霍劲松;何首乌的药理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周嵘;能降血脂的中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武汉 曹霞;大黄治便秘不可长期用[N];家庭医生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