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罗圈村剖面汝阳群白草坪组的微体化石
【摘要】:河南汝州罗圈村白草坪组微体化石丰度大,但分异度低,仅包括具细网状纹饰的Dictyosphaera delica-ta和具刺饰的Shui yousphaeridium pilatumsp.nov.以及少量的带藻Taeniatum sp.。虽然化石组成单调,但总体上与山西永济水幽沟剖面和河南渑池麦尽沟剖面白草坪组的疑源类组合面貌一致。目前,此套化石组合的地质时代有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早期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化石形态特征分析以及与苏格兰西北部早新元古代Torri-don群中发现的一个微体化石组合的对比,文中暂将汝阳群地质时代置于新元古代早期。
|
|
|
|
1 |
张青霞;王江华;梁连鹏;;豫西地区杏树花期冻害的预防措施[J];中国果菜;2007年05期 |
2 |
龙胜祥,樊生利,许化政,陈孔全,曾涛,李洁;豫西地区煤层含气性分析[J];地质论评;1998年02期 |
3 |
李新;窦瑞月;王昕;;豫西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年02期 |
4 |
李新;;豫西铝土矿矿床成因探讨[J];华北国土资源;2008年01期 |
5 |
;《东秦岭造山带金、锑、钼、钨矿现场考察会》在豫西地区召开[J];矿床地质;2000年01期 |
6 |
王栓正;;竭泽而渔 何以为继——豫西地区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水利;1995年01期 |
7 |
刘喜杰;豫西地区上三叠统生油岩特征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8 |
王江丽;曹锋;;豫西下沉式窑洞的发展前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1期 |
9 |
牛进礼;;河南省豫西地区[J];河南科技;1987年04期 |
10 |
郭松;许自成;苏永士;陈彦春;汪孝国;王满;马松;;豫西烟区烤烟生育期35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04期 |
11 |
王果寿,裴振洪,周卓明,肖朝辉,王琳;豫西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3年06期 |
12 |
何文平;张斌;陈全树;高昊;;豫西地区白云石矿产地质特征及利用前景[J];华北国土资源;2004年03期 |
13 |
韩以贵;张世红;白志达;董进;;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钠长石化研究及其意义[J];矿物岩石;2006年01期 |
14 |
李爱芳;;校地共建与馆际合作服务一体化框架的建构——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4期 |
15 |
任富根,李惠民,殷艳杰,李双保,丁士应,陈志宏;豫西地区熊耳群的地质年代学研究[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2年01期 |
16 |
黄秀;周洪瑞;王自强;王世炎;陈瑞保;张钊;郭辉;;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蓟县纪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
17 |
石昆山;利用灰色局势决策综合评价和优选豫西地区金刚石钻头[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3年04期 |
18 |
田莉;梁国付;申怀飞;丁圣彦;;豫西地区近二十年景观格局优化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
19 |
张元厚;毛景文;简伟;李宗彦;;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世界地质;2010年02期 |
20 |
冯建之;孙卫志;牛树银;燕建设;王杏村;崔燮祥;陈超;;华熊亚热柱-幔枝构造体系及其控矿作用[J];地质找矿论丛;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