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部三叠系变质相划分

黄德征  
【摘要】: <正>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部是指石咀山—乌审旗一线以南。该区三叠系的分布除平凉—陇县在地表出露外,均分布在地下。通过数十钻井揭露三叠系在地下均有分布,其中庆深一井其底界为太古界(4,640米),庆深二井其底界为蓟县系(5,213米),该两口深井三叠系三个统齐全,其余钻井多数只达上三叠统延长群第一段(T_3yn')。其地层变质情况:经岩石薄片鉴定延长群第二段(T_3yn~2)以上不变质;延长群第一段一下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嘉松 ,孙亦因 ,张守信;中国南方的二叠—三叠系界线[J];地质科学;1980年02期
2 张武 ,董国义;辽宁的三叠系[J];地层学杂志;1982年01期
3 杨文宽;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工作的新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年04期
4 彭玉鲸;王友勤;刘国良;孙革;;吉林省及东北部邻区的三叠系[J];吉林地质;1982年03期
5 霍秀峰;下扬子区三叠系青龙群含盐地层征象[J];地层学杂志;1983年03期
6 高广立;灵乡矿田三叠系特征及其在成矿中的作用[J];地质科技情报;1983年S1期
7 王德立 ,孙美云;小龙潭矿区岩溶含水层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年03期
8 吴虻,王益娟;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检188断块三叠系~石炭系储层特征及高产带分布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1983年04期
9 朱绍隆;朱德寿;朱国平;;浙皖边界苏皖运动的佐证及二叠系与三叠系之划界[J];煤炭学报;1983年01期
10 朱振民;;湖南三叠系之底界[J];湖南地质;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平;;广东省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初步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刘先文;李桐林;申宁华;葛肖虹;;延吉地体的重磁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刘崧;张双喜;李江风;;用综合物探方法勘查滑坡及评价其稳定性[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马劲风;林忠民;蒲仁海;;桑塔木油藏储层横向预测[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Daniel J. Wolf;John D. Logel;宁松华;;北海盆地南部的地质统计学和深度转换[A];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61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蒋洪堪;陆国新;范小林;;大地电磁测深二维解释在N盆地的应用[A];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国际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7 王广耀;;新疆昆仑山东段塔什库勒以南海相三叠系简介[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3)——地层·古生物——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讨论会论文集(二)[C];1979年
8 王希斌;颜秉纲;冯秉贵;;红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地质概况[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6)——超基性岩·铬铁矿[C];1982年
9 朱占祥;;四川义敦地区晚三叠世地层的几个问题[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0)——“三江”地层·古生物[C];1982年
10 赵荣理;;青海玉树地区上三叠统巴塘群的新认识[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0)——“三江”地层·古生物[C];198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格;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构造特征及演化[D];西北大学;2003年
2 郑宽兵;滇黔桂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杨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及含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伍新和;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明艳;阿克库勒凸起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张洪波;东濮及邻区中生界地层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刘春平;松潘—阿坝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王震;陕北三叠系低渗油藏描述[D];西北大学;2006年
9 石昕;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000年
10 宫色;储层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红;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与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卢龙飞;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三叠系延长统沉积——成岩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4年
3 李乐;川南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构造解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苏培东;贵州赤水地区二、三叠系储层构造解析及裂缝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任建华;建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6 董铁柱;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叠系极低级变质与变形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赵正望;川东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宋章强;川东洋渡溪及邻区三叠系—侏罗系沉积相及对储层的影响[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韩会平;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D];长安大学;2005年
10 杨静;东濮凹陷及邻区中生代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明泉;王牌气井一年产值近亿元[N];中国石化报;2001年
2 通讯员陈华文;捐献奖金20万港元资助贫困学子[N];科技日报;2002年
3 张华;宁夏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3年
4 于德福;地质大调查奉献新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4年
5 ;新技术让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呈现新局面[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杨玲;新疆乌尔禾井区推广应用丛式井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7 麦丁;浅谈我国板石资源概况[N];中国建材报;2005年
8 江其勤;深化对塔河油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N];中国石化报;2005年
9 商文;四川广安开发特大天然气田[N];中国石化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杰 本报通讯员 邹艳红;美景,相依独特地质构造[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