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材料对谐振腔内部电磁场分布的影响
【摘要】:在谐振腔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填充介质引起的损耗以及模式干扰导致谐振腔内部电磁场分布的优化受到限制,因而使得设计高品质因数的谐振腔变得困难。根据"左手材料"的特殊性质,运用电动力学理论对谐振腔内部电磁场分布进行计算研究,通过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简称HFSS)仿真软件对谐振腔内的场分布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左手材料的填充可以改善谐振腔内部电磁场的分布。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左手材料的填充可以使谐振腔内部中心部位的电磁场分布集中、电磁场强度增加,其中,电场强度可达到3.5009×10-1 V/m,比真空情况提高了13%,比填充空气时提高了4%;磁场强度可达到5.8722×10-3 A/m,比真空时提高了156%,比填充空气时提高了134%,高频仿真器的仿真数据与以上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材料对谐振腔内电磁场分布优化的局限性,为设计新型的谐振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
|
|
|
1 |
王之江
,方洪烈;直角稜镜谐振腔的共振模[J];物理学报;1975年06期 |
2 |
赵恩起;超导谐振腔[J];低温与超导;1977年01期 |
3 |
陈钰清;环形光学谐振腔和折迭式谐振腔的矩阵解[J];激光;1978年Z1期 |
4 |
薛良金
,竇文斌
,曹康白;小型氢脈泽谐振腔的研究[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4年S2期 |
5 |
林崇文
,赵颖威
,谢文楷
,刘盛纲;旋转柱形三反射镜准光开放式谐振腔场分布的理论研究[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5年S1期 |
6 |
许芹祖;李刚;沈洪斌;刘秉琦;;谐振腔的限模理论与实验[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
7 |
刘文兵;钟鸣;夏惠军;何衡湘;衣学斌;;角锥棱镜谐振腔输出模式模拟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0年07期 |
8 |
董泽俊;杨昊东;刘立武;张雷雷;;环形谐振腔频率响应特性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3年04期 |
9 |
;螺旋谐振腔中线圈的接地[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78年01期 |
10 |
方洪烈;不均匀反射光学谐振腔的稳定性[J];激光;1979年07期 |
11 |
振金;;新颖的谐振腔[J];激光与红外;1979年10期 |
12 |
方洪烈;不敏感谐振腔[J];物理;1980年05期 |
13 |
于明,徐承和;波导型开放式谐振腔的一种数值解法[J];电子学报;1982年01期 |
14 |
徐荣甫;穆恭谦;邓仁亮;;交叉直角棱镜谐振腔评述[J];兵器激光;1982年05期 |
15 |
邓锡铭,陈泽尊;统一表述谐振腔共振条件的一个公式[J];中国激光;1984年02期 |
16 |
徐安士,徐承和;微波开放式谐振腔的反设计[J];电子学报;1984年06期 |
17 |
吕百达;;含有多个透镜谐振腔的研究[J];兵器激光;1984年04期 |
18 |
曹康白,窦文斌,薛良金;小型氢脉塞金属加载谐振腔的研究[J];电子学报;1985年03期 |
19 |
陈孟尧,安红明,李培明;椭圆柱谐振腔的基本特性[J];电子学报;1985年04期 |
20 |
林崇文
,赵颖威
,谢文楷
,刘盛纲;旋转柱形三反射镜准光开放式谐振腔场分布的计算和实验研究[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5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