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胡适与郭沫若

桑逢康  
【摘要】: <正>胡适比郭沫若年长一岁,成名也比郭沫若早。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5号上发表,这是提倡白话文学的第一篇正式宣言,胡适由此奠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的历史地位。同年8月胡适又被北京大学聘为文科教授。当胡适声名鹊起之际,郭沫若还在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读医科。胡适在理论倡导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文学创作实践。他写过小说,编写过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蔡登山;;郭沫若亲吻胡适的前后——从“旧友”到“论敌”[J];书屋;2008年02期
2 康小康;;干戈化玉帛 文坛留佳话——上世纪20年代,胡适、郭沫若在上海[J];中国西部;2011年08期
3 赵稀方;郭沫若与胡适[J];川东学刊;1994年03期
4 王一心;李伶伶;;胡适和郭沫若:“夕阳楼之争”[J];读书文摘;2012年03期
5 张志春,张晓明;试论新诗拓荒期的胡适与郭沫若[J];渭南师专学报;1991年Z1期
6 杜蒸民;郭沫若与胡适的传统文化观比较[J];郭沫若学刊;1991年01期
7 邓伟;;五四白话文的诗意何为——以胡适、郭沫若新诗为中心[J];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8 刘福智;方静杰;;诗歌秩序浅议——兼评郭沫若和胡适的白话诗[J];焦作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9 欧阳哲生;;重评胡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2期
10 朱洪涛;;胡绳 夏康农的胡适批判[J];粤海风;2017年04期
11 邵建;;胡适的宽容——《新文化运动的路线图》序[J];民主与科学;2008年01期
12 付祥喜;;“学在民间”:《胡适未刊日记》校订注释感言[J];粤海风;2021年03期
13 朱红;;胡适诗文手札中的徽州与上海[J];上海文化;2021年08期
14 杨博;;胡适佚文《谈谈做梦》[J];新文学史料;2020年01期
15 马文飞;;“完全客观的求真精神”——胡适与一个陌生青年的往来通信[J];名作欣赏;2020年25期
16 李传玺;;《胡适许怡荪通信集》中“传达”出的胡适“新”史料[J];江淮文史;2017年04期
17 易竹贤;;胡适年谱(1891——1962)[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18 周质平;;张弛在自由与威权之间——胡适、林语堂与蒋介石[J];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12期
19 ;陈漱渝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陈漱渝讲胡适》出版[J];新文学史料;201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蒸民;;在批判中实现超越——郭沫若与胡适关系述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2 吴凌;;从“摹仿”到“表现”——胡适、郭沫若与早期新诗本体进化关系漫议[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汪禄应;;中国语文革新视域中瞿秋白与胡适的比较研究[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六辑)[C];2012年
5 孙伟科;;胡适与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6 杨建生;;瞿秋白与胡适中西文化观的比较[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胡颂平;;胡适回忆中国公学的有关内容[A];宋耀如生平档案文献汇编[C];2013年
9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袁进;;译诗与新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1 鲍昌宝;;重回起点:新诗发生学意义上的再认识——评《胡适新诗理论批评》[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12 黄侯兴;;郭沫若文化视野散论[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13 孙开泰;;从对三大思潮的态度看20世纪的郭沫若与中国思想文化[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14 朱成甲;;郭沫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5 黄淳浩;;郭沫若——我国新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6 周海波;;论郭沫若与民族文化重建[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17 张恩和;;我看郭沫若——与友人对谈[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18 何刚;;鲁迅、唯物史观与“民族复兴”——郭沫若《驳〈说儒〉》撰著缘起初论[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9 陈晓春;;“我们要创造一个世界的文化”——试论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20 蓝善康;;郭沫若思想转变中的瞿秋白因素[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10辑)[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胡适文学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晴飞;现代文学与大学制度[D];南京大学;2011年
4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杨理沛;1910年代中国叙事文本中的西方形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刘希云;“自由派”作家的抗争与无奈[D];南开大学;2013年
7 孟文博;郭沫若前期文艺论著校勘与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宫下正兴;以日本大正时代为背景的郭沫若文学论考[D];山东大学;2006年
9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庆周;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1 谢子元;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2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13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14 韩彬;现代中国作家自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5 宋声泉;民初作为方法—本土视域中的文学革命[D];南开大学;2013年
16 张扬;胡适与古典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7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18 李立平;林语堂的认同危机与文化选择[D];南京大学;2012年
19 张超;为大中华,造新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0 任晓勇;民国唐诗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冒建华;胡适“诗国革命”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洪涛;“胡适批判”中大陆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心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4 赵卫东;胡适白话文学理论的现代语言学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5 贾中鑫;胡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学术演讲的语体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正曙;文学革命之胡适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金粉;胡适和金祐镇的社会问题剧比较研究——以<终身大事>和<李永女>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3年
8 郭芳;郭沫若序跋散文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9 金姗;郭沫若在韩国[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亮;胡适文学教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1 吴灵芝;胡适与美国文化[D];厦门大学;2008年
12 马悦;“白话”作为民间的话语表达[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3 余慧敏;胡适传播思想与自由主义的媒介建构(1905-1937)[D];安徽大学;2010年
14 张剑;胡适文学思想论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5 崔敏;郭沫若历史剧语气词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16 赵静;胡适与吴宓的中西文化观比较[D];西北大学;2007年
17 马轩;胡适文学革命思想的成因及其评价问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18 张萍;转化传统的现代尝试[D];苏州大学;2005年
19 刘艺;论胡适科学观念对文学观念现代转型及批评新范式形成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0 王涛;两位自由主义学者——胡适与周作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雨薇;胡适研究的新成果[N];文艺报;2021年
2 周松芳 中山大学文学博士;胡适最佩服的人[N];证券时报;2020年
3 曾祥金;胡适的一封佚信[N];中华读书报;2018年
4 肖伊绯;胡适念的第一部书[N];光明日报;2013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耿云志;今天我们怎样读胡适[N];文汇报;2012年
6 记者 苏娅;让普通读者与胡适对话[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傅小平;今天,我们怎样读胡适?[N];文学报;2012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胡适研究随时代进步[N];深圳商报;2012年
9 钟汉;胡适对朋友娶妓女为妻的态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智效民;胡适·唐先生·王二[N];北京日报;2009年
11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陈志武;多读胡适[N];经济观察报;2008年
12 兰华增;胡适与云南文学的两件轶事[N];云南日报;2004年
13 马文飞;“做工”与“收成”[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年
14 胡志金;胡适的中学作文[N];文汇报;2018年
15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适传》的缘起与写作[N];文汇报;2015年
16 周质平;胡适英文笔下的中国文化(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17 本报记者 陈菁霞;“胡适是对内批评中国传统,对外维护中国传统”[N];中华读书报;2012年
18 周远斌;胡适与《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N];光明日报;2007年
19 陈漱渝;胡适诗词的障眼法[N];中国艺术报;2012年
20 肖伊绯;胡适《四十自述》的“前传”与“后传”[N];中华读书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