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反贫困与政府干预

汪三贵  
【摘要】: <正>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反贫困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反贫困措施从以往主要依靠单纯的生活救济变为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身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开发援助;反贫困的组织和传递系统也从以民政机构为主转变为以专设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及其下属机构为主、有27个国家部委参加的广泛的反贫困组织结构。“七五”和“八五”初期的反贫困实践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少到8000多万人,与同期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不断恶化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与80年代初期相比,中国贫困人口的下降速度已明显变慢,部分贫困人口的返贫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一方面是由于80年代后期整个农村经济形势的恶化,农民收入增长停滞,贫困地区由于地理和资源条件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宏宣;贫困的普遍特征和根本症结——反贫困的理论思索[J];广东经济;1996年11期
2 安树伟,崔宏义;跨世纪中国反贫困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9年07期
3 周毅;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J];学术研究;1998年03期
4 汪三贵;反贫困与政府干预[J];农业经济问题;1994年03期
5 汪三贵;反贫困与政府干预[J];管理世界;1994年03期
6 王改弟;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2000年04期
7 周毅;论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J];计划与市场探索;1998年01期
8 周毅;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周毅;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J];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10 李享章,汪怡;论反贫困的差别政策与基点选择[J];济宁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11 文湘;中国反贫困斗争[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4年11期
12 ;发刊词[J];中国贫困地区;1995年01期
13 周毅;内陆与海洋齐飞:中西部地区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4 朱玲;中国政府反贫困计划的宏观经济限制[J];管理世界;1994年03期
15 李明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反贫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6 周毅;反贫困的两项宏观措施[J];理论研究;1998年03期
17 严瑞珍;50年来中国减轻农村贫困的措施与成就[J];世界农业;1999年09期
18 秦均平;试论人力资源开发的反贫困战略[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9 王厚俊;贵州反贫困难点及对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1998年04期
20 施祖美;我国不发达地区反贫困的战略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仉建涛;;略论我国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及其开发[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2 陶建平;李崇光;;关于促进湖北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专家建议报告书[C];2005年
3 罗亮权;;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光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战略思考——湘西自治州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步伐的对策建议[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汪三贵;;反贫困与政府干预[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6 李连利;孔繁伟;张碧波;;黑龙江省贫困地区结核病疫情现状分析[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米寿江;;反贫困中的回族教育问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赵建强;云林森;;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学校体育实施新课标的现状调查[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梁卓平;;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思考[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海峰;;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综合能力分析[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明拥军;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3 曹文道;转型期中国反贫困机制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4 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过江鸿;贫困地区留守新生代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宏;欠发达地区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王雨林;转型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朱容皋;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郑志龙;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大超;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福镇;浅析中国贫困现象和扶贫斗争[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师红;甘肃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对策[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3 卜晓梅;山西省和顺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吕晓刚;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5 康小明;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运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宏霞;甘肃省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7 胡熳华;贫困地区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8 阳小明;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卢祖琴;我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黄伟;风险冲击、脆弱性与农户贫困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崔红志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邓大松 杨红燕 本报记者 綦晓芹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张新光;反贫困的最优方式[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焦国栋;国外反贫困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6年
3 记者 田新元;我国反贫困面临新形势[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农才士;五国反贫困举措各具特色[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温铁军;新时期反贫困的创新思路[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金振国 阳曲县政府;创新反贫困治理机制的思考[N];太原日报;2006年
7 王石川;反贫困的前提是反权利贫困[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8 张玉玲;中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令人瞩目成就[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韩俊 马晓河 谭秋成;反贫困的“重点论”[N];经济参考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拉田;宝鸡16万贫困人口吃上幸福水[N];宝鸡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