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龙门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摘要】:经典的地震层析成像假定介质为各向同性,通过走时反演确定地球介质的非均匀结构,得到的仅是近似地球模型。如果各向异性较强时,应用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层析成像算法,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非均匀与各向异性效应是耦合的,如果仅考虑非均匀效应则各向异性结构可能映射到非均匀结构中造成非均匀速度结构的误差,反之亦然。因此,高分辨率的走时层析成像必须同时考虑非均匀和各向异性两种效应。同时反演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结构(即各向异性层析成像),不仅可以获得可靠的各向同性速度结构,同时可以确定各向异性结构。相对于S波偏振分析,体波走时方法基于不同的数据集,能提供独立的地震各向异性观测证据。利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同时研究介质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对于认识地球的结构及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
1 |
张成科,赵金仁,任青芳,张先康,祝治平;豫北及其外围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J];地震地质;1994年03期 |
2 |
雷建设,周蕙兰,赵大鹏;帕米尔及邻区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6期 |
3 |
张成科,张先康,赵金仁,任青芳,张建狮,海燕;渤海湾及其邻区壳幔速度结构研究与综述[J];地震学报;2002年04期 |
4 |
郭飚;;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3期 |
5 |
陈国英,宋仲和,安昌强,苏小兰;中国北部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03期 |
6 |
汪屹华,汪集晹;碰撞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热结构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石城—惠安剖面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年02期 |
7 |
彭聪;中国西部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和地壳密度结构[J];地球学报;2005年05期 |
8 |
张汝惠,赵国泽;河北邢束地区地壳上地幔的热作用[J];中国地震;1993年03期 |
9 |
泰国卿,陈九辉,刘大建,顾群,熊杨武,李海孝;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2期 |
10 |
张中杰;地震各向异性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6期 |
11 |
王亚军;钱荣毅;姜枚;李海鸥;索重辉;张立树;;新疆富蕴—库尔勒剖面地震层析图像与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J];地质学报;2006年01期 |
12 |
邵学钟,张家茹,章思亚,李振江;京津唐地区地壳上地幔立体构造[J];地震地质;1982年01期 |
13 |
潘科!中国沈阳110031,蒋秀琴!中国沈阳110031,卢造勋!中国沈阳110031,张萍!中国沈阳110031;辽宁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的地震成析成像[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1年02期 |
14 |
高原,王善恩;国际地震各向异性研讨会[J];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08期 |
15 |
廖其林;;台湾海峡西岸地区地壳上地幔探测与研究的新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8年08期 |
16 |
安张辉;吕子岚;杜学彬;谭大诚;陈军营;;甘肃省各数字测震台下方地壳速度结构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8年03期 |
17 |
王光杰,陈云,赵爱华,陈东,陈竟一;指示地球深层动力过程的地震各向异性“化石”[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2期 |
18 |
张秉铭,滕吉文;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96年11期 |
19 |
姚陈;地震各向异性研究新进展——(参加1990年第四届国际地震各向异性专题讨论会报告)[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4期 |
20 |
刘树根,罗志立,庞家黎,曾庆庸;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地裂运动及找气新领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