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环境减灾卫星在我国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王桥  杨一鹏  赵少华  刘思含  
【摘要】: <正>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简称HJ-1A/B)于2008年9月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10年,为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有力支撑了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1环境减灾卫星运行情况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包括2颗光学卫星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卫星和1颗雷达卫星环境减灾一号C(HJ-1C)卫星,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与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桥;杨一鹏;赵少华;刘思含;;环境减灾卫星在我国生态环境中的应用[J];国际太空;2018年09期
2 江家骅;汤庆合;张龙;;制定上海市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环境污染事故减灾分规划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3 高建国;“减灾”一词出现在1925年[J];防灾博览;2002年05期
4 王治中;Mongkol Raksapatcharawong;;环境减灾A、B卫星在泰国的数据服务与应用[J];中国航天;2015年03期
5 杨佩国;;历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回顾[J];中国减灾;2014年11期
6 金磊;;21世纪初全球减灾的四点科学建议[J];金秋科苑;1998年03期
7 傅志军,韩景卫;我国减灾管理体制及调整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8 陈文科;大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从农业防灾减灾到环境、资源、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胡玉之;曾广权;;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做好减灾防灾工作[J];环境科学导刊;2011年02期
10 德什潘德;崔力科;;城市地区的减灾:具有减灾的概念使减灾变得简单[J];国际地震动态;1997年03期
11 胡凤伟;胡龙华;李琦;;环境减灾卫星遥感宏观监测应用评价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2 高建国;贾燕;;循环经济与绿色减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13 孙晓波;仲继宏;翟宝兴;;美国的应急减灾管理[J];民防苑;2004年02期
14 郑大玮;生态环境·综合减灾与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续)[J];城市与减灾;2002年06期
15 刘芳;;关于铁路环境保护和减灾[J];铁道知识;2006年01期
16 张瑶娜;;建设抗旱排涝服务队 为农业抗旱减灾发挥作用[J];贵州政报;1999年02期
17 高建国;;减灾与改善投资环境[J];科技导报;1991年04期
18 金磊;瑞典的安全减灾环保科技及管理[J];安全;2001年03期
19 陈永伶;江西省科委召开医药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减灾高新技术座谈会[J];江西林业科技;2000年03期
20 李博;;陕西防震减灾的形势与任务[J];陕西政报;1996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艳岩;康婉莹;;生态保护与我国防灾减灾法律体系研究[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祝令亚;孙珂;王冠珠;;环境减灾卫星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进;屈鸿钧;郭朝辉;;eCognition在环境减灾卫星林火信息快速提取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周可兴;周晓红;;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5 张跃西;;减灾系统生态工程——亚热带山丘区埂田塘系统生态设计[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国平;刘桂清;徐晶;;基于生态环境背景评价与气象预报的中国暴雨泥石流预报方法研究初探[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琦;赣江上游生态系统与山洪灾害定量关系研究及生态系统减灾服务价值估算[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6年
2 白占雄;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宁夏海原地区防灾减灾预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瑞珍孙彦新;构建“天罗地网” 助力“环境减灾”[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史宝鑫 范士友;全力以赴抗旱减灾[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金磊;要发展更要安全[N];中国质量报;2000年
4 记者 铁铮;对森林防灾减灾功能需要再认识[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牛建宏;浮尘袭击:让我们再次重视城市减灾[N];中国建设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胡红玲;减灾救灾三大工程开工[N];宝鸡日报;2010年
7 王海涛;构筑生态屏障 综合防灾减灾 绿化美化城乡 改善人居环境[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吕贤如;“环境减灾”A、B星走向世界 我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实现新跨越[N];光明日报;2009年
9 胡培兴;以人为本 治沙减灾[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10 丁相魁;联合国减灾署高度评价奈曼旗生态治理工作[N];通辽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