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隋正红,张学成;藻红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和顺序分析[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2 |
宾晓芸,唐绍清,周俊亚,宋洪涛,黎尊谊;金花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年01期 |
3 |
张立荣,徐大庆,刘大群;SSR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4 |
李向峰,隋正红,张学成;RAPD技术在龙须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Ⅰ总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5 |
谢佳燕,张知彬;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兽类学报;2004年01期 |
6 |
李向峰,隋正红,张学成;用RAPD技术检测龙须菜色素突变体基因组的变化[J];海洋与湖沼;2000年04期 |
7 |
潘文,周涵韬,陈攀,林鹏;不同地区桐花树种群的分子遗传变异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8 |
邓传良,周坚;长筒石蒜花被片DNA的提取及ISSR体系的建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9 |
马永,李楠,钟业聪,陆照甫,林鉴钊,蒋明,林平义,罗斌;叉孢苏铁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初步应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年01期 |
10 |
陈珂;陈国娟;;ISSR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16期 |
11 |
栾珊珊;范眸天;龚洵;;栌菊木遗传多样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2 |
刘红艳;杨东;张繁荣;余来宁;;鱇浪白鱼ISSR-PCR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3 |
郭大龙;罗正荣;;一种利用ISSR开发SSR引物的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年02期 |
14 |
王玲;和兆荣;;基于ISSR的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
15 |
黄晓航,温宗存,吴超元;铵氮对龙须菜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89年06期 |
16 |
孙雪,隋正红,于勇,张学成;几种环境因子对龙须菜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7 |
王广策,庄仲华,曾呈奎;龙须菜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分离及鉴定[J];植物学通报;2004年04期 |
18 |
吴隆坤,李岩;凉水、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9 |
晋玲;李鸣;张勇;白蕾;安黎哲;陈拓;;沙拐枣属(Calligonum L.)7种植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鉴定[J];中国沙漠;2007年03期 |
20 |
杨宝山;曹兰娟;李俊;李义仁;王卓;秦利;;不同地域银杏大蚕蛾的遗传多样性[J];昆虫知识;2008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