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新冠肺炎疫情与技术进步双重影响下的全球化趋势

王栋  贾子方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物资、人员和资本流动,严重冲击当前的全球化进程。这一冲击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社会运行以人员聚集状态下的生产为基本模式,形成的全球网络在疫情危机中易于遭受损失,并不安全。人类社会需要在更安全的状态下恢复全球化要素流动,并推动全球化继续发展。技术进步是应对这一需求的直接方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使人类个体面对生物安全挑战时更加安全;技术进步使人类组织具备在隔离环境下维持运行的能力,提供对生物安全风险更强的监测和预测能力,提升供应链安全,并且技术进步理论上驱动组织形态发生部分变革,这都有助于人类组织更好应对生物安全风险。疫情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影响促进全球化新趋势的产生。这种全球化新趋势包括更明显的地方化、区域化特点,以及中国在引领"再全球化"进程中作用的上升。新的全球化趋势将在地理空间层面和全球体系结构层面体现多中心化的特点。中国的比较优势有助于推动新的全球化趋势,实现更加均衡与安全的全球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刘宏松;;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强化路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5期
2 王明进;;全球化“十字路口”,新型大国关系再思考[J];人民论坛;2020年S1期
3 周琪;;新冠疫情后再审视全球化下的中美关系[J];当代世界;2020年06期
4 杨修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再全球化的历程、特征与外交转型[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0年04期
5 王栋;曹德军;;“再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角色——以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为例[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6 ;疫情下的全球化与中美关系[J];国际展望;2020年03期
7 王亚杰;张瑞;朱泓;;文化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06期
8 刘雪莲;张松梅;;全球化进程的矛盾性与中国的作为[J];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05期
9 赵英臣;;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重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4期
10 丁喜慧;;全球化与主权的协调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16期
11 刘贞晔;;全球化“熔断”及其历史大转折[J];国际政治研究;2020年03期
12 马立明;;没有全球化,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J];党员文摘;2020年09期
13 阎学通;;新冠肺炎疫情为去全球化提供合理性[J];国际政治科学;2020年03期
14 梅冠群;;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化新变革[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20年05期
15 程亚文;;全球化的政治限度[J];读书;2020年11期
16 赵英臣;;全球化省思:发展与安全的平衡[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06期
17 赵梅;;逆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战略选择[J];东北亚学刊;2020年06期
18 李保国;;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中国的挑战及其应对[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利民;于宏源;;全球化、民族主义与因特网[A];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薛忠祥;;全球化对中国人认同的教化价值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黄建明;;文化全球化与先进文化建设[A];和谐·文明·发展·进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5年
4 任堃;;论全球化中的中国政治文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郭伟伟;;新世纪以来越南如何应对全球化[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南珊;;全球化与中国未来发展[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刘拥华;;游离的全球化与全球化政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程倩;郑家昊;;论全球化中的行政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衍德;;东南亚的贫困与民族动乱——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文化抗争[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花建;;《文化软实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强国之道》[A];上海学术报告(2012-2013)[C];2015年
11 沈剑平;;为什么全球化中民主国家的选举不那么“民主”了?[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2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13 于维栋;;全球化与中国的国际现代化互动[A];《科学与现代化》2008年第3期(总第036期)[C];2008年
14 杨丹娜;徐新民;;论全球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共性价值追求[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5 Tan Chung;;美好新世界与中国的未来:有限的全球化与无限的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6 范建中;徐宜鹏;;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的“主权民主”构想[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17 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世界意义[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8 于海洋;;公共性与政治性: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冲突中国家专政行为的合法性边界[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9 王欢;;全球化视域下中国价值观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A];“时代变迁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0 贾海涛;;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移民潮及其政治、经济影响[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史晓东;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职能[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文凯;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3 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年
4 刘靖华;全球化的矛盾、民族主义与宗教原教旨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聂继永;全球化与中国崛起[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姜秀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娜;全球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晓明;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1 于营;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2 孙明哲;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3 张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和拓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4 孙亚飞;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府职能变革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5 陈东晓;全球化下的联合国安全制度改革[D];复旦大学;2006年
16 杨勇;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城市外交[D];暨南大学;2007年
17 万瑜;全球化、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政府行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8 王昕;全球化背景下海湾阿拉伯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9 邝艳湘;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相互依赖与世界和平[D];外交学院;2008年
20 李春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慧;全球化对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2 兰旸;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历史经验与路径选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3 欧阳泽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价值的挑战及其应对[D];南昌大学;2011年
4 郭泽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金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全球化意识[D];山西大学;2007年
6 宋羽雅;试析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关系中的悖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7 车海兵;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王忠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刘海英;全球化态势下我国青年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安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1 高乐;全球化对我国独立自主政策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2 武树霞;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3 王丽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4 何君安;现代化视野下的全球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5 代泽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6 庄梅;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7 顾晶晶;全球化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8 梁丽涛;全球化下的英国福利制度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9 李晓琳;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0 李聪冲;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 金锋;病毒肆虐,全球化意外“躺枪”[N];环球时报;2020年
2 张颐武 北京大学教授;抗疫会助长逆全球化吗[N];环球时报;202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应对全球化休克,中国须提前布局[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刁大明;后疫情时代要坚决反对“逆全球化”[N];北京日报;2020年
5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李奇霖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 张德礼;民粹主义兴起和逆全球化[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年
6 中国社科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所长 廖峥嵘;新全球化将冲破疫情和政治藩篱[N];环球时报;2020年
7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孙周兴;人类或将进入新的全球化阶段[N];环球时报;2020年
8 本报记者 王俊美;全球化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9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 胡必亮;后疫情时代全球化要转型[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0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黄力之;逆全球化的隧道阻挡不了未来的光亮[N];社会科学报;2020年
11 本报记者 路虹;那面墙,映射全球化回潮的模样[N];国际商报;2019年
12 张凡;技术与政治左右全球化进退?[N];中国贸易报;2019年
13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金寿铁;全球化时代与总体交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14 桂涛;从英国“脱欧”反思逆全球化[N];经济参考报;2019年
15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程亚文;两轮全球化,中国从失败者成弄潮儿[N];环球时报;2019年
16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 乔纳森·沃泽尔 高级研究员 成政珉 乔恒 译;中国参与全球化仍有巨大潜力[N];环球时报;2019年
17 本报记者 吴頔 王闲乐 张骏;中国世界休戚与共 全球化不能开倒车[N];解放日报;2019年
18 本报记者 张骏 王闲乐;中国成就证明“全球化”应再强化[N];解放日报;2019年
19 杭春晓;全球化视域中的“区域传统”[N];中国美术报;2019年
20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 杜辉;把大连建设成为更美丽更美好的全球化城市[N];大连日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