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球挤小孔
【摘要】:正 高精度、低表面粗糙度钢制零件小孔的批量生产,一般都采用手工钻、扩、铰、研(珩)的加工方式,这种加工方式的缺点是工序长,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差,废品率和成本高。若能采用钻、扩、铰、挤的加工方式代替,则前述方式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克服。最显著的优点是废品率明显下降。现将以挤代研的加工方式介绍如下:
|
|
|
|
1 |
李智;;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年01期 |
2 |
王武;汤三;张元敏;;基于神经网络的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报[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3期 |
3 |
于杰栋;;车削高硬度薄壁件的PCBN刀具[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8年19期 |
4 |
冯志清;李福援;候文惠;邹红亮;;电解机械复合抛光试验及其过程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09年03期 |
5 |
高润泽;陈彦国;;铜钨合金的小孔加工[J];机械工程师;2007年01期 |
6 |
何宜柱,张吉人;烧结温度对莫来石基多孔陶瓷材料尺寸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5年02期 |
7 |
王欣玲;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国内情况介绍[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1995年12期 |
8 |
侯阿临,崔晔;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量的一种新方法[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9 |
马欣新,王晓荣;离子渗氮时Ti-6Al-4V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4期 |
10 |
王乃成;表面粗糙度新旧国标主要差异分析[J];航天标准化;1997年01期 |
11 |
吴越,张清东,刘军,戴江波,林秀贞,吴彬;带钢冷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实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
12 |
冯宝富,蔡光起,孙奕澎;自由曲面模具磁力研磨的试验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3 |
潘家华,赵晓明,赵国伟,邵华;正交车铣表面形貌的计算机仿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14 |
修世超,李长河,蔡光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修正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
15 |
张世超,石伟玉,白致铭;铜箔表面粗化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5年05期 |
16 |
何淑菊,邱英;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正态分布特性及测量误差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11期 |
17 |
李朝阳;谢军;吴卫东;唐永建;陆晓明;杜凯;郑凤成;;多辊轧机冷轧技术在靶材料制备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1期 |
18 |
李宝贵;李成贵;;超光滑表面检测方法[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6年02期 |
19 |
朱莉;郭晓刚;王巍;;基于DSP木材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的研究[J];森林工程;2006年04期 |
20 |
栗勇;王西彬;范海蓉;池隆庆;;砂轮新模型对平面磨削表面粗糙度产生机理[J];新技术新工艺;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