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来额济纳天然绿洲LUCC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摘要】: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额济纳天然绿洲80年代、1990年和2009年3期Landsat-TM影像,对额济纳天然绿洲植被类型进行判读,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确定植被类型,将研究区可以分为林地、灌木、草地、水体、耕地、居民地、荒漠7个类型。使用GIS分析工具,从各类土地分布面积变化和类型转移趋向与幅度两个方面,分析了额济纳天然绿洲25年来LUCC及景观格局。研究表明:25年来额济纳天然绿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重要变化,LUCC变化表现出草地和灌木大幅度减少,荒漠显著增加;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H)及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E)减少,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D)增加;反映额济纳天然绿洲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绿洲主体景观类型的面积明显缩减,荒漠景观生态类型面积逐年递增,植被退化严重。
|
|
|
|
1 |
刘春雨;赵军;刘英英;党国锋;师银芳;;25年来额济纳天然绿洲LUCC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
2 |
郭宏伟;徐海量;凌红波;樊自立;赵新风;张鹏;;塔里木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初探[J];土壤通报;2017年03期 |
3 |
陈超群;吴煜;王健;赵乐;张广朋;张鹏;赵新风;;塔里木河上游人工与天然绿洲相互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2期 |
4 |
赵新风;赵乐;徐海量;郑刚;赵邵军;;塔里木河干流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及适宜比例研究[J];人民长江;2017年24期 |
5 |
赵虹;颉耀文;;结合植被指数与纹理区分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以甘肃省酒泉市金塔绿洲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
6 |
曹宇,欧阳华,肖笃宁,陈高;基于APACK的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6期 |
7 |
艾山·赛麦提;瓦哈甫·哈力克;布佐热;阿依努尔;海日古丽;;典型天然绿洲人工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
8 |
卢学鹤;江洪;张秀英;金佳鑫;;氮沉降与LUCC的关系及其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11期 |
9 |
曹宇,肖笃宁,欧阳华,陈高;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演化驱动因子分析[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
10 |
刘焱序;李春越;任志远;文雯;;基于LUCC的生态型城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4期 |
11 |
;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4期 |
12 |
王永田;甘肃西部第四纪盆地孢粉组合特征简介[J];甘肃地质;1988年00期 |
13 |
唐克旺,王研,王芳,陈子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演化规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2期 |
14 |
张华丽;张毅;;LUCC视角下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特征及其变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3期 |
15 |
景爱;天鹅湖与苏古淖尔的干涸——重访额济纳之二[J];森林与人类;2002年08期 |
16 |
曹宇,欧阳华,肖笃宁;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健康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
17 |
周爱国;李小倩;孙自永;;额济纳的植被资源与生态环境[J];大自然;2009年04期 |
18 |
苏永红,冯起,吕世华,张艳武,司建华;额济纳生态环境退化及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4年02期 |
19 |
郑辛酉;贾铁飞;倪少春;;基于区域城市化LUCC的人类生态过程定量研究——以上海市区典型城市化样带为例[J];生态学报;2007年01期 |
20 |
徐兆祥;内蒙古额济纳平原植被衰败原因及治理[J];干旱区研究;1997年03期 |
|
|
|
|
|
1 |
;前言[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2 |
王让会;;西部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研究进展[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