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背景下近30a北半球植被变化研究综述
【摘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目前广泛应用于全球和区域尺度植被变化研究,成为揭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基于NDVI变化以及NDVI提取的植被物候变化2个方面(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SOG,植被生长季结束时间EOG),对近30 a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植被变化的有关研究结论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显示:1近30 a北半球植被生长季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森林植被NDVI增长速率大于其他植被类型;20世纪90年代NDVI增加趋势较80年代显著,从21世纪初开始,出现NDVI增长速率减缓现象;2近30 a北半球SOG整体呈提前趋势,近10 a SOG提前趋势减缓;欧亚地区SOG提前趋势可能较北美显著,非洲植被物候变化规律不清晰;北半球植被物候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55°~65°N纬度带SOG提前趋势与45°~55°N纬度带EOG推迟趋势相对显著;3除森林退化严重外,近30 a青藏高原植被整体上以增加为主,NDVI增长趋势北部显著,中部和东部微弱,南部呈下降趋势;高原东部和藏北SOG提前趋势显著,而中部、西部和西南部有推迟现象。
|
|
|
|
1 |
侯学煜;;试论历次中国植被分区方案中所存在的争论性问题[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3年Z1期 |
2 |
李世英,张新时;新疆植被水平带的划分原则和特征[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4年02期 |
3 |
王义凤;雍世鹏;刘钟龄;;内蒙古自治区的植被地带特征[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9年03期 |
4 |
李渤生;南迦巴瓦峰地区植被垂直带谱[J];山地研究;1984年03期 |
5 |
洪必恭;金济民;;划分江苏植被带界线的新尝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
6 |
倪健;植被-气候分类指标及其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8年05期 |
7 |
申云霞;气候、地形、植被与西部环境重建[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
8 |
方精云,宋永昌,刘鸿雁,朴世龙;植被气候关系与我国的植被分区(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年09期 |
9 |
徐文铎;何兴元;陈玮;刘常富;赵桂玲;周园;;中国东北植被生态区划[J];生态学杂志;2008年11期 |
10 |
侯曌;王黎娟;;植被可能蒸散的4种计算方法的综述和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
11 |
邱丽氚;王尚义;;山西植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
12 |
侯学煜;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4年02期 |
13 |
金振洲;;云南易门县植被的主要特征[J];云南林业科技;1987年01期 |
14 |
吴兆录;;植被现状与森林发展的生态关系——以易门县为例[J];云南林业科技;1989年02期 |
15 |
王守春;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及其变迁[J];人民黄河;1994年02期 |
16 |
娄安如;新疆北塔山植被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5年01期 |
17 |
岳明,党高弟,辜天琪;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及其与邻近地区的比较[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年05期 |
18 |
高琼,关烽,傅德志,纪力强,马俊才,徐克学,杨奠安,李奕,张新时,董鸣;物种和植被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展望[J];资源科学;2001年01期 |
19 |
陈丹;;武夷山植被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
20 |
师庆东;师庆三;刘曼;;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的遥感分类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