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区气温变化与冬小麦物候的响应
【摘要】:通过对渭北旱塬区永寿、风翔、蒲城、旬邑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71年到2010年冬小麦观测数据以及30个县市区同期气象资料同步观测分析,得出渭北旱塬区气候近40年来增温明显,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最为显著。受气候变化影响,本区域冬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推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等发育期普遍提前,以返青期提前最为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了冬前生长期,冬小麦越冬期以及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和发育期平均气温相关显著,而且春季的相关性明显比冬季显著,但表现在发育期间隔方面,却是冬小麦越冬期呈显著缩短趋势,而返青后各发育期间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认为:气候变暖一方面有利于越冬农作物安全越冬,减少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温度升高,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积温,使农作物可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另一方面,由于旱塬区春季气温变率较大,发育期提前将导致作物受冻害的气候风险增大,尤其果树开花期遭受冻害,将对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冬季气温持续上升,将导致冬小麦条锈病孢子和林果病虫害等安全越冬,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气候变暖对旱塬农业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
|
|
|
1 |
赵明智,高宗,杨书院;渭北旱塬农作物经济效益试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1期 |
2 |
张社红;李军;王学春;王亚莉;;渭北旱塬苹果园地产量和深层土壤水分效应模拟[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
3 |
习耀国;张永科;;试论渭北旱塬的抗旱保墒问题[J];农业气象;1986年04期 |
4 |
马延庆,王素娥,杨云芳,刘长民;渭北旱塬地区旱度指数模式及应用结果分析[J];新疆气象;1998年02期 |
5 |
冯富强;郝苏娟;;渭北旱塬蚕桑生产气候条件的分析[J];甘肃农业;2007年10期 |
6 |
杨尚英;穆婉红;肖国举;;近48年陕西渭北旱塬气温异常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
7 |
刘贤赵,衣华鹏,李世泰;渭北旱塬苹果种植分区土壤水分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1期 |
8 |
赵小鹏;;渭北旱塬沟壑区整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3年23期 |
9 |
马延庆,刘长民;渭北旱塬农田旱情分析与抗旱增产途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7年04期 |
10 |
马延庆;刘新生;刘长民;马文;王英;;渭北旱塬近40年降水波动特征及作物干旱指标分析计算[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5期 |
11 |
黄明斌,杨新民,李玉山;黄土区渭北旱塬苹果基地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
12 |
甘卓亭;刘文兆;;渭北旱塬不同龄苹果细根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
13 |
常美蓉;庞奖励;张彩云;朱美玲;张卫青;;渭北旱塬连续40年苹果园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
14 |
陈彬友;;渭北旱塬抗旱造林组装配套技术[J];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
15 |
赵立新,荆家海,王韶唐;陕西渭北旱塬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运转规律的研究──Ⅰ.生态环境对植物叶温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1996年04期 |
16 |
白涛;张亚建;严昌荣;彭世琪;钟永红;;农艺措施和施肥对渭北旱塬旱地玉米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01期 |
17 |
刘贤赵,黄明斌;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水分环境效应[J];果树学报;2002年02期 |
18 |
董莉丽;;渭北旱塬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4年04期 |
19 |
宋孝玉,刘贤赵,沈冰,史文娟;陕西渭北旱塬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J];干旱区地理;2004年02期 |
20 |
郭春凤;;苹果开花期冻害预防与冻后补救效果调查[J];果农之友;201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