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Landsat 8劈窗算法与混合光谱分解的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分析——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李瑶  潘竟虎  
【摘要】:在ENVI和GIS支持下,提出了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的地温反演劈窗算法,提取兰州市中心城区地表温度。利用FNEA和混合光谱分解法确定了兰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热岛中心、不透水面和植被盖度,分析了城市热岛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地表温度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基于Landsat 8数据地温反演的劈窗算法是可行的。兰州中心城区的高温区分布较集中,地表温度与植被呈较强的负相关,与不透水面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其他非光合物质呈正相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赁常恭;王宣吉;;用气象卫星信息探测川西平原的城市热岛群[J];遥感信息;1990年01期
2 李成尊;张振德;吴宜进;;红外遥感在城市热岛研究中的应用[J];红外技术;1992年04期
3 钱妙芬 ,石风云;成都市城市热岛特征初探[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陈铸;;株洲市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14年05期
5 李国平;城市热山波的动力和数值分析[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6 周纪;陈云浩;李京;翁齐浩;易文斌;;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容量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地区为例[J];遥感学报;2008年05期
7 杜灵通;;基于Landsat ETM +数据的银川城市热岛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8 刘宇鹏;杨波;于德永;武建军;蒋卫国;;CBERS-02IRMSS热红外数据及UTAE算法在城市热岛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年S1期
9 潘竟虎;冯兆东;相得年;张庆国;;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遥感分析——以兰州市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年02期
10 叶柯;覃志豪;;基于MODIS数据的南京市夏季城市热岛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年05期
11 王天星;陈松林;阎广建;;地表参数反演及城市热岛时空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12 历华;曾永年;贠培东;黄健柏;邹杰;;基于MODIS数据的长株潭地区城市热岛时空分析[J];测绘科学;2007年05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武;姜方鑫;;城市热岛缓减思路与规划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张行清;;城市热岛业务探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谈建国;郑有飞;郭常义;甄新蓉;袁东;;上海夏季城市热岛演变特征及其健康影响[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束炯;江田汉;杨小明;;上海城市热岛的小波诊断与数值模拟[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束炯;乐群;;上海城市热岛的小波诊断与数值模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周伟;袁春;谢苗苗;袁涛;;宁波市城市热岛遥感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7 彭静;刘伟东;龙步菊;郭勇;;基于遥感影像的北京地表城市热岛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祚芳;刘伟东;王迎春;;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鹏;卢军;;重庆市冬季城市热岛流动观测实验与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孟春雷;;城市热岛缓解措施定量比较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弛;上海市城市热岛的时间多尺度分析与数值试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春;城市热岛环境中土体温度场、强度和变形的数值模拟与图像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3 盛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热岛对土地覆盖及其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瑾;城市热岛产生的空间机理与规划缓减对策[D];浙江大学;2008年
2 鲍文杰;上海城市热岛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张雍雍;基于城市热岛缓减定量模拟的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莹莹;城市热岛变化特征及其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甄新蓉;北京城市热岛动力、热力结构[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邓斌;合肥城市热岛特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荣华;京津冀都市圈植被覆盖和城市热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利;哈尔滨市不同下垫面温度场效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历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热岛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黄丹莲;杭州市城市热岛特征及其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高琳;城市热岛能使植物加速生长?[N];中国气象报;2012年
2 哈特艾德;从“头”到“脚” 城市热岛如何降温[N];电脑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晔 本报通讯员 贾冰 徐珍;谁在为城市热岛“添柴加火”?[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记者 邱晓华;城市热岛遭遇绿化狙击[N];中国花卉报;2004年
5 华凌;新研究首次量化“城市热岛”效应[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熊燕;从建筑物看城市气候变化[N];云南日报;2009年
7 辛华;沪绿化建设促城市热岛负增长[N];中国花卉报;2008年
8 魏景云 张海东;卫星识别城市热岛[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葛进;树木比草地更有助于为城市降温[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星;城镇化建设如何实现生态统筹?[N];中国环境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