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市场一体化、企业异质性与地区补贴——一个解释中国地区差距的新视角

梁琦  李晓萍  吕大国  
【摘要】:本文基于融入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通过引入地区补贴行为对基础模型进行扩展,揭示中国市场一体化进程与区域协调政策影响地区生产率差异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另一重要机制,即:市场融合过程中,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会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并对地区生产率差异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不同于规模报酬递增与循环累积效应的另一种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区域政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的补贴政策总是倾向于吸引低效率企业的进入,虽然能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但是会扩大地区之间的生产率差异,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近年来区域政策力度明显加强,地区差距缩小和地区生产率差距扩大的原因。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合意的区域政策是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同时对于欠发达地区提供适度支持政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乃全;李颖;;异质性企业对区域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1年02期
2 吴红雨;;从斯密—杨格定理谈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敢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概览[J];资料通讯;1995年12期
4 ;国民预期寿命地区差距拉大[J];中国粮食经济;2005年01期
5 石东文,刘浜;对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的思考[J];政策;2005年08期
6 张庆;康建英;;地区经济差距中的社会资本、交易费用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1期
7 陆迁;刘志峰;朱捷;;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差距的结构分解[J];软科学;2006年01期
8 倪晓宁;包明华;;地区差距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一个结构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9 林媛;;甘肃省县域地区差距实证研究[J];社科纵横;2006年11期
10 刘凤伟;;财政转移支付与缩小地区差距[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7期
11 徐奇渊;李婧;刘力臻;;人民币汇率与地区差距——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J];统计研究;2007年08期
12 张晓旭;;中国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及政策含义[J];求索;2007年12期
13 张峰;;缩小地区差距的国外财税政策借鉴[J];华商;2007年15期
14 张峰;;缩小地区差距的国外财税政策借鉴[J];网络财富;2007年07期
15 李胜会;冯邦彦;;地区差距、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理论及来自广东省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年02期
16 朱玉春;黄增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研究——基于陕西省的数据[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17 吴睿;;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及对区域经济影响[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8 刘凤伟;;财政转移支付与缩小地区差距[J];管理观察;2008年13期
19 陈树文;佟雪铭;;人口迁移与地区经济压力差异性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05期
20 赵永亮;才国伟;;市场潜力的边界效应与内外部市场一体化[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毛金凤;法义滨;;沈本旅游市场一体化与沈阳旅游定位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陈锐;王俭;;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性研究:1995~2004年[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甬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缩小地区差距[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陈锐;王俭;;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性[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冯振环;;分形: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特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文;;人口、城市化和地区差距与转换增长方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2 范思琦;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饶志明;企业制度和战略的协同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朱晓军;欧盟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唐震;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许召元;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D];北京大学;2007年
8 姚林如;产业资本形成与劳动力转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俞立平;地区信息资源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刘凤伟;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明;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国辉;辽宁省地区差距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3 钟小根;倒“U”假说在中国地区差距中的应用——兼论江西区域差异[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杜中华;置身WTO后中国国内市场的统一[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5 赵司嘉;北京市十六区县地区差距的多元统计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6 王俊松;中国地区数字鸿沟问题的探讨与解决[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刘安;我国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朱振宇;中国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协调与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林镇鸿;泛珠三角工业共同市场的开拓与建立[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10 高思安;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良;长三角产权市场一体化加速[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区两县一体化”动力、途径、机制及方法研究[N];驻马店日报;2008年
3 李荣;长江流域产权市场一体化“破冰”[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沈阳市社科联 沈阳社科院 执笔人 梁启东 张涛;以市场一体化为基础 促进沈阳与临近城市同城化[N];沈阳日报;2008年
5 杨文兴;创新工商体制机制 服务地方发展[N];汕头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李媛;京津冀三年内实现建筑市场一体化[N];建筑时报;2009年
7 丁蕊;国务院原则通过东北振兴规划[N];北京商报;2007年
8 李善同 许召元;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记者 董亮;辽宁中部城市群政协论坛第四次会议本月19日召开[N];铁岭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席斯;学者眼中的鹿砦[N];财经时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