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再生稻干湿交替灌溉与根区分层施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丁紫娟  徐洲  田应兵  刘凯文  张丁月  朱建强  侯俊  
【摘要】:【目的】探明再生稻优化灌溉与根区分层施氮下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综合响应。【方法】基于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再生稻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田间原位观测,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和5个施肥处理(不施氮,CK;农民常规分次施氮,FFP;一次性根区5cm浅施控释尿素,RF1;一次性根区10cm深施控释尿素,RF2;一次性根区5 cm和10 cm分层施控释尿素,RF3),研究了再生稻优化灌溉与根区分层施氮对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综合影响。【结果】(1)常规灌溉模式下,RF1、RF2处理和RF3处理在全生育期的CH_4、N_2O和CO_2排放量比FFP处理分别降低了49%~76%、55%~81%和57%~69%(P0.05),干湿交替模式下CH_4、N_2O和CO_2排放量比FFP处理分别降低了52%~77%、52%~73%和61%~75%(P0.05)。(2)3种温室气体所引起的GWP(以CO_2计,kg/hm~2),干湿交替下FFP、RF1、RF2处理和RF3处理的GWP量与常规灌溉相比分别降低了3%、10%、13%和11%(P0.05)。(3)2种灌溉模式下RF3处理再生稻产量较FFP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7%和11%。【结论】再生稻根区分层施用控释尿素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温室气体具有减排作用,而且干湿交替模式节水、增加再生稻产量,也具有一定的减排作用,因此分层施氮与干湿交替协同是实现再生稻种植的轻简化操作的可行措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灵芝;陈志刚;陈玉玲;;污水净化过程中凤眼莲根区微生物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2 杨依;焦艳婷;王延智;夏桂敏;陈涛涛;吴奇;迟道才;史鸿儒;;氮负载生物炭对干湿交替稻田水土生态环境的调控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0年06期
3 梁威,吴振斌,詹发萃,邓家齐;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微生物与净化效果的季节变化[J];湖泊科学;2004年04期
4 程树培;植物根区(Root-Zone)在污水生物净化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9年02期
5 关卓今;李达;王恩怡;贺中翼;;人工湿地植物根区氧气来源与进化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晓彤;Pb和Cd胁迫下翅碱蓬根区环境效应[D];大连海洋大学;2018年
2 奚岭林;镉和铅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植株内的分配[D];扬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