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调整或确权:农村土地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如何实现?——基于山东省L村的调查研究

李力东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农村的土地调整与土地确权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土地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实现路径。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土地调整得以实现是村民的公平伦理、村庄的老龄化和非农化、基层政府的模糊态度以及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土地调整把土地集中流转出去,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这是对通过土地确权实现规模经营进而提高效率之方案的替代,而后者在农村面临公平性的巨大考验。应该看到,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现有的土地调整模式在公平性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因此,通过土地调整实现土地集中流转,并建立起农村承包地的退出机制,能够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本研究强调在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上不能只关注效率而忽视公平,这对当前的政策和研究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公司+农户”创新土地制度[J];长江蔬菜;2002年07期
2 董利群;探寻土地制度与农民增收的关系[J];经济论坛;2003年21期
3 李俊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反思——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说起[J];民主与科学;2004年05期
4 赵其卓;温亚利;;传统农业地区农民土地制度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5 张丽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揭新华;;多元化土地制度与农村第二期现代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陶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9期
8 贺雪峰;;中国土地制度向何处去[J];学习与实践;2009年06期
9 贺雪峰;;警惕浪漫主义土地改革[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17期
10 汪东升;李继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效应分析[J];求实;2010年S1期
11 刘金升;夏妍;;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3期
12 段林春;王晓燕;;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9期
13 贺雪峰;;浪漫主义想象误导土地制度改革[J];人民论坛;2011年28期
14 贺雪峰;;浪漫主义想象只能误导土地制度改革[J];中国老区建设;2011年12期
15 曹锦清;;城镇化中的土地制度改革[J];社会观察;2013年03期
16 党国英;;“六个中国”与土地制度改革[J];学习月刊;2013年07期
17 张红宇;;农村土地制度需要大的改革和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3年18期
18 丁军;刘爱军;;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述评[J];理论参考;2013年06期
19 李元才;如何完善农村土地制度[J];农业经济问题;1988年12期
20 刘晓铎;我国土地制度演变与生产力的发展——与李芳伟同志商榷[J];农业经济问题;199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土地制度改革座谈会[A];土地制度改革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红宇;;农村土地制度需要大的改革和创新[A];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道路——2013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3年
3 蔡继明;;要尽快推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4 靳婷;;浅谈印度土地制度[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陈荣荣;;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双;刘小娟;;变革二元土地制度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7 张厚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大变革[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郭振杰;;从林地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比较看我国林地制度的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9 张作云;;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缺陷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袁伟东;;建设新农村要树立新思维——谈现有土地制度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冯继康;中国农村土地制度[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汪先平;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邵彦敏;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新烽;南非土地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王丽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7 郭亮;地根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胡伟伟;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张悦;基于意识形态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1949-2009)[D];辽宁大学;2010年
10 胡元坤;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连娜;中国与俄罗斯土地制度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胡艳红;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启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桃桃;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赖振博;富锦市垦区与农区农户经营行为差异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白钢;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郑思宇;路遥小说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杨丹;土地制度影响下的关中乡村住宅空间形态变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草;从金文看西周的土地制度[D];河北大学;2016年
9 唐一钧;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牛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晟;土地制度改革需循序渐进[N];上海金融报;2013年
2 刘保奎;将城郊作为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土地制度发生变化[N];新农村商报;2013年
4 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 盛乐山;推进土地制度改革[N];浙江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于萍;松绑限购不如改革土地制度[N];中国证券报;2014年
6 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解析中国特色的民工荒[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丁华乾;土地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的突破口[N];中国企业报;2009年
8 周芙蓉;土地制度再创新 城乡统筹探新路[N];东方城乡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孙春芳;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刻不容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城市化:寄望于土地制度改革和社区自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