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人力资源、税收、所有制与企业年金参保——基于家庭金融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郭磊  苏涛永  
【摘要】: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年金的参保职工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的比重仅为8.50%,很难起到真正有效的补充作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数据,从人力资源效应、节税效应和所有制效应等企业提供企业年金的激励因素着手,考察中国企业年金参保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人力资源效应得到验证,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和职务与职工企业年金参保概率正相关;(2)节税效应没有得到验证,地方政府如果出台过比中央更优惠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该地职工参保概率反而更低;(3)所有制效应得到验证,国有企业的参保概率更高,干部和职工在参保方面更加公平。这表明:激励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市场因素是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效应,企业借企业年金吸引、激励、保留员工;主要非市场因素是所有制效应,国有企业借企业年金打破薪酬管制;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考察。政府应考虑对企业年金覆盖率、缴费水平等进行更详尽的数量规制,并制定职工导向的税收优惠政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艳 ,张林;企业年金的理论、实践及思考[J];决策探索;2004年04期
2 李秀江;企业年金会降低竞争力?[J];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16期
3 李绍光;企业年金之中外比较[J];银行家;2004年10期
4 王虎峰 ,陈晓云;把握企业年金监管的关键点[J];银行家;2004年10期
5 王丹,于江,柳瑛;企业年金是谁的大礼[J];数字财富;2004年05期
6 安华;企业年金 供需失衡[J];中国保险;2004年11期
7 ;企业年金[J];金融信息参考;2004年06期
8 李连友,刘飞;我国企业年金运行轨迹的偏移与矫正——一个企业视角的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罗遐,丁华东,李娜;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12期
10 刘革;关于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的思考[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1 刘俊延;;对我国企业年金现状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03期
12 文诤;弋戈;;企业年金四人谈[J];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06期
13 袁树军;;企业年金的核心:契约性[J];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04期
14 郭席四;加快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5 张碧安;我国企业年金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6 阮儒雅;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J];特区经济;2005年07期
17 刘飞;我国企业年金性质的扭曲与矫正[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18 蒲晓红;企业年金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及其风险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08期
19 张春利,杨丽华;企业年金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J];商场现代化;2005年23期
20 林晓;发展企业年金 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梅;;企业年金的企业契约性质及制度供给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2 岳文瑞;;科学管理与决策是理事会建设的核心内容[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3 郑琼;;浅谈规范铁路企业年金日常管理[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4 茹静;;关于企业年金档案管理的思考[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5 庹国柱;朱俊生;;关于企业年金几个问题的探讨[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6 陈华良;贾蓓;;现行企业年金模式的受益人权益保护框架初探[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钱振伟;丁江萍;;创新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警示[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薛仲;;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国际经验与我国改革实践[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一飞;;企业年金客服渠道建设与优化[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10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资金营运部课题组;曹琦;徐圣钧;;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维全;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祁新娥;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投资模式选择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孟宁;我国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陈静;企业年金会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洪娟;企业年金受益人理论、模型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6 彭雪梅;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高战胜;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郭磊;中国企业年金投资战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姜蕾;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邹福阳;企业年金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冰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介晋芳;我国中小企业年金设计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彦彬;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李萍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田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翔宇;我国企业年金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张莉;我国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张冬梅;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年金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王丹;中国企业年金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倪轶文;中国企业年金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冉学东 魏璇;企业年金踟躇 有多少税可以少征[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吴文坤;企业年金管理转型相关法规陆续出台[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吴显鏖;规范企业年金管理 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新动力[N];证券日报;2006年
4 殷毅;深圳企业年金移交三月 目前“没亏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黄丽珠;企业年金:在安全性基础上寻求保值增值[N];金融时报;2007年
6 记者 梁杰;企业年金入市拉动人才需求[N];人才市场报;2007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周文亮;企业年金入市 相中哪类股票[N];证券时报;2006年
8 孙玉;工行欲通吃企业年金业务[N];证券时报;2008年
9 崔惟扬;企业年金服务,体现专业价值[N];国家电网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胡佩霞实习生 吴翀;企业年金离我们有多远?[N];深圳商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