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新型聚酰亚胺渗透汽化膜

张可达  刘南安  丁孟贤  张超  张劲  
【摘要】:合成了三种新型聚酰亚胺,并制成渗透汽化膜用以分离乙醇-水、异丙醇-水混合物。结果表明,三种聚酰亚胺均具有较高的分离系数,在分子主链中含有—Si—(CH_3)_2—链节的聚酰亚胺膜,其透过速率高于、分离系数低于其它两种聚酰亚胺,并从聚合物分子结构的观点讨论了其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栗彦娜;房玉庆;孙振;姜莹;汪映寒;;基于1,2,4-三羧基-3-羧甲基环戊烷二酐的可溶性聚酰亚胺垂直取向剂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8期
2 王欣;骆开均;蒋世平;贾娟;陈艳芳;;5-(4′-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的合成及其偏振发光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3 黄明富;刘国强;沈杰;徐祖顺;易昌凤;;新型含吡啶环氟化二胺及其共聚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1年02期
4 王大伟;姚金水;孙希军;纪晨旭;张涛;;基于L-丙氨酸的手性聚酰胺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迪蒙;曾科;杨刚;;AB-型半晶聚酰亚胺的合成和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霍海涛;孙宏杰;莫松;杨士勇;范琳;;热熔性聚酰亚胺的制备与粘接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林保平;袁媛;袁春伟;;有机可溶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付祥峰;顾宜;;含联苯基团侧链聚酰亚胺取向膜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曾科;武迪蒙;杨刚;;通过含羟基聚酰亚胺热重排制备聚苯撑苯并二噁唑[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禹;闫长庆;高鸿;姜振华;;含大侧基氟带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7 房玉庆;王剑;张芹;栗彦娜;汪映寒;;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以及在液晶垂直取向上的应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杨凯;桂泰江;王贤明;;异氰酸酯一步法合成聚酰亚胺分析和表征[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洋;曲希明;苏曹宁;范琳;杨士勇;;苯乙炔萘酐封端聚酰亚胺预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刘禹;张云鹤;关绍巍;王煜;姜振华;;低颜色含氟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明;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增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玮;半结晶性聚酰亚胺模塑粉的制备、性能表征及熔融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于晓慧;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超薄薄膜的结构设计、制备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范浩军;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5 赖仕全;纳米粒子改性聚四氟乙烯和聚酰亚胺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林晶晶;聚合物/介孔硅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7 胡志强;芴基Cardo型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鑫;激光诱导图形化液晶取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潘睿;聚酰亚胺结构与性能的分子模拟及分子设计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晁单明;电活性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霞;聚酰亚胺微球制备的工艺条件优化和采用小分子致孔剂致孔的初步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汪成;含电子给——受体结构苝聚酰亚胺的合成与光电导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蔺恩成;含芳基均三嗪环交联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茂怀;一系列二茂铁二取代物的合成和表征[D];东华大学;2006年
5 张振中;用于液晶取向材料的直链及侧链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秀茹;聚酰胺酸稳定性和超支化聚酰亚胺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思;含全氟环丁基新型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D];东华大学;2006年
8 闫长庆;含氟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合成以及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青;聚酰亚胺单链的动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涛;钛酸铜钙/聚酰亚胺高介电常数耐高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