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冠醚衍生物的超分子聚合物

汪峰  董盛谊  郑波  黄飞鹤  
【摘要】:自组装现象是生命科学最本质的内容之一,生物体系可以精确地利用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高度有序的功能组装体.受到大自然的启发,近年来利用分子自组装构筑包括超分子聚合物在内的有序聚集体是超分子科学的研究热点.此类组装体不仅在拓扑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用来制备动态的超分子功能材料.冠醚作为第一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由于其结构简单、易于衍生化,且与多种正离子具有选择性络合作用,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作为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单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冠醚衍生物超分子聚合物方面的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纪奉元;朱亮亮;;轮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07期
2 刘智成;王红;杨睿;李玮;;含磷杯芳烃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8期
3 沈兴海;张京晶;高嵩;付素珍;孙涛祥;付婧;张红娟;陈庆德;高宏成;;典型超分子体系在放射化学领域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7期
4 刘娟;;杯芳烃自组装的非共价键的协同作用[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5 段鹏飞;李远刚;江建;王天宇;刘鸣华;;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小分子有机胶凝剂:利用掺杂的方法制备各种有机或无机材料的有机凝胶[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9期
6 张来新;赵卫星;杨琼;;蓬勃发展的环蕃化学[J];应用化工;2011年06期
7 张来新;杨琼;赵卫星;;我国杯芳烃化学的研究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1年02期
8 蒋晓乾;管鑫;张红;;三蝶烯衍生物研究新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07期
9 白小华;左国防;雷新有;;金属表面配位化合物的自组装建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高蒙;杨雁;王紫华;张冬雪;吴柳明;邓聪;舒文明;吴安心;;基于异源自分类串联反应集成策略构筑不对称的1,4-二氢吡啶衍生物[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1 王小兵;;膦配体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分类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2 王颖;甘泉;江华;;阴离子协同组装折叠体[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鑫;董泽元;刘俊秋;沈家骢;;超分子方法构建高效纳米反应器模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王德先;;基于新型阴离子-π作用的阴离子识别与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安琪;杨昊炜;陶呈安;朱伟;李广涛;;基于葫芦脲的超分子功能体系:自组装单层膜及有机微纳米晶体[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廖伍平;;以水溶性杯芳烃为配体构建金属核簇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刘贵磊;李晖;;丙烯酸类配体的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徐志锴;梁吉东;张素辉;潘绍武;杨宇;蒋腊生;;新型穴醚的高效合成及其超分子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毕研峰;廖伍平;;自组装铜/邻菲罗啉/水溶性杯[4]芳烃超分子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沈兴海;陈庆德;高宏成;;超分子化学原理在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现代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李宝宗;陈玉霞;李艺;杨永刚;;利用手性两亲化合物控制介孔材料形貌及孔结构[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金鑫;王学业;任翠环;苗媛;易玲;;β-环糊精与幽门螺杆菌根除剂(TG44)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三苯三戊并烯衍生物的超分子化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钟惠萍;含氮、硫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超分子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张明明;基于冠醚衍生物的可控组装及其功能化[D];浙江大学;2012年
4 林榕光;以磺化杯芳烃为主体的超分子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葛春华;以含酰胺基的吡啶类配体组装配位超分子结构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萍;不饱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组装、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张国梅;环糊精及杯芳烃超分子组装与识别的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王良成;β-环糊精聚脲准轮烷和β-环糊精聚席夫碱准轮烷的合成与表征[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昭升;准(聚)轮烷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徐胜广;自复制在动态组合库里的放大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鹰;含杂原子的杯[4]芳烃受体分子的阳离子识别与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梁锴;主客体疏水作用构建超分子树枝状分子[D];吉林大学;2008年
3 高波;新型二茂铁酯环蕃的合成及表征[D];西北大学;2009年
4 栾新军;联吡啶类柔性和刚性配体作为结构基元的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结构调控[D];西北大学;2005年
5 陈赫岩;含中性配体的萘二磺酸盐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6 陈希;含β-环糊精的新型超分子聚集体结构及其形成机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万会师;利用环糊精控制聚合产物的支化结构[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杨彬;多羧基桥联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彦;新型化学修饰电极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小兵;异黄酮晶体结构及超分子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李宏乾;我有机化学研究居世界前沿[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记者 李大庆;中欧科学家在自组装分子机器研究方面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