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协同组装折叠体
【摘要】:折叠体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合成和表征具有折叠结构的人工合成寡聚物,这些折叠体的折叠结构和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结构相似但不雷同.折叠体的研究发展为分子识别特别是阴离子识别提供了一个简单而非常有效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阴离子协同组装折叠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折叠体和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规律.
|
|
|
|
1 |
张晓伟;范宁娟;郭炜;;Π_(c=o)→σ_s~*型S…O=C非共价弱作用支持的类环肽的自组装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2 |
郭建;吴凯强;陈欣;袁耀锋;;1′-碘代二茂铁甲醛肟酯的设计与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1期 |
3 |
张秀莲;彭爱云;;4-甲基苯甲酸乙酯中的C-H…O氢键自组装(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4 |
晏华,李伯耿,李宝芳,潘祖仁;氢键诱导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分子理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11期 |
5 |
田颜清,许晓赫,赵英英,汤心颐;分子间氢键自组装手性液晶的变温红外研究(英文)[J];液晶与显示;1995年03期 |
6 |
周艳霞,赵新,黎占亭,陈光巨,刘若庄;新的异体四氢键二聚体结构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
7 |
吕亚非;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5年03期 |
8 |
殷鹏刚,靳国良,张韫宏,李前树;硝酸铵表面单分子层自组装膜的结构表征[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9 |
曹廷炳,杨朝辉,陈金玉,曹维孝;聚(对乙烯基苯酚)的合成及其与重氮树脂的氢键自组装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1年02期 |
10 |
白炳莲,李敏;基于氢键的自组装超分子体系[J];化学通报;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