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汤肖丹;高洪泽;耿允;廖奕;苏忠民;;二邻苯二胺合镍(Ⅱ)载流子传输性能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4期 |
2 |
王新强;一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晶体结合能的变分法[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3 |
陆春海,陈文凯,廖俊生,汪小琳,孙颖;氚标记甲烷分子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3年01期 |
4 |
周为群,陆路德,杨绪杰,曹阳;N-(2-氟苯甲酰基)-N′-4-甲基苯基硫脲的结构和构型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16期 |
5 |
张士国,杨频;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环状含氮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年04期 |
6 |
祝生祥,薛春荣,肖志刚;PuH_3分子的几何构型及基态附近势能特征计算[J];计算物理;2004年06期 |
7 |
史福强,姜小明,徐志成,安静仪,俞稼镛;吡咯-HCN体系在气相及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8 |
徐义生,钟儒刚,赵丽娇,戴乾圜,曾毅;B[a]A甲基衍生物致癌活性的从头计算研究[J];化学通报;2005年09期 |
9 |
陈万锁,陈志荣;苯甲醛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研究[J];有机化学;2005年07期 |
10 |
陈玉红;张材荣;康龙;罗永春;;(XB_2)_2(X=Al,Be,Na,Mg)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
11 |
王东来;翟玉春;;密度泛函理论和从头算方法对富勒烯分子静电势的比较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
12 |
李权;李德华;盛勇;朱正和;;PdY~(n±)(n=0,1,2,3)分子离子的结构与稳定性[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12期 |
13 |
忻隽;郑燕青;施尔畏;;材料压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回顾与展望[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2期 |
14 |
金俏;祝威;;平面五元环As_5~-阴离子簇芳香性的理论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5 |
黎新;;红外光谱振动偶合的密度泛函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
16 |
刘建军;章志敏;;Cu掺杂ZnS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7 |
李小红;牛芳;;取代氯苯化合物的C-Cl键离解能的密度泛函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8 |
张子英;杨德林;刘云虎;曹海滨;邵建新;井群;;BaTiO_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9期 |
19 |
刘玉海;孙涛;王一波;;β-环糊精紫杉醇包合物超分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贵州科学;2009年04期 |
20 |
何建军;陈香兰;曾跃;;用相对Gibbs自由能方法计算羧酸的pK_a值[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