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彦,曾和平,吕梅香,王婷婷,霍延平;C_(60)-S-TTF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电子性质的AM1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2期 |
2 |
唐泽华,肖鹤鸣,李永富,王大喜;DDNP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研究[J];兵工学报;1993年02期 |
3 |
黄旭日,杨成,孙家钟,封继康,葛茂发;Ti_8C_(12)H_8簇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1997年04期 |
4 |
王素凡,封继康,崔勐,葛茂发,孙家锺,高振,孔繁敖;钒硫团簇V_2S_2~+、V_3S_4~+的结构和稳定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9期 |
5 |
封继康,孙家锺,王素凡,高振,孔繁敖;铬-磷二元团簇(CrP_4~+,CrP_8~+)的量子化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4期 |
6 |
宫宝安;;酞菁分子XPS的CNDO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
7 |
贡雪东,许晨昱,肖鹤鸣;共轭烯烃的分子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生成热的DMM和AM1、PM3的比较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
8 |
胡海鑫;张振华;刘新海;邱明;丁开和;;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的紧束缚法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
9 |
苗常青;李思殿;;含-Zn-Zn-金属链的过渡金属夹心化合物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10 |
陈志达;徐光宪;;原子簇与有关分子的结构规则——Ⅲ.硼烷、碳硼烷、立方烷和棱柱烷的电子结构[J];化学学报;1984年06期 |
11 |
袁宏宽;陈洪;;V_(12)M团簇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金属学报;2006年12期 |
12 |
张佳颖;郭玉华;蒲敏;;Ni离子水及羟基六配位化合物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8期 |
13 |
赵江;崔磊;胡永金;滕玉永;赵同军;曾祥华;;P_6团簇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
14 |
刘寿长,王文祥;制备高级脂肪醇Cu-Fe系催化剂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1年01期 |
15 |
李会学;萧泰;;3-苯基-6-芳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
16 |
吴静怡;郭玉华;刘亚辉;蒲敏;;Zn(OH)_6~(4-)和Zn(H_2O)_6~(2+)系列配合物的电子结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7 |
王一;王永;韩克利;;非血红素配合物[Fe~Ⅳ(O)(TMC)(NCMe)]~(2+)与[Fe~Ⅳ(O)(TMCS)]~+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成键性和反应活性比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2期 |
18 |
赵国晴;王海飞;;Mg掺杂AlN的磁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
19 |
李宝龙,曹阳,冯建文,耿道林;含磷、硅、锗原子的三元环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及电子结构(英文)[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20 |
刘双全,张桂玲;S_3N_2~(2+)、S_3N_2~+与B_3N_2~(2+)、B_3N_2~+电子结构的异同[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