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古河流演变对欧亚大陆东南缘早新生代古地理再造的启示
【摘要】:欧亚大陆东南缘早新生代古地理演变包含了华南沿海中生代山脉的逐步消减与南海的逐步扩张形成等重大事件。南海北部始新统—下中新统"源-汇"路径研究发现,南海沉积物物源在该时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始新世和早渐新世,源自南海西部古隆起的"昆—莺—琼"河流系统向南海东部地区输送了大量沉积物,包括珠二坳陷在内的南海北部南侧大部分地区受南海西部物源的控制,仅在珠一坳陷接受来自华南大陆珠江的沉积物;晚渐新世,南海西部物源逐步被北部珠江物源取代;到早中新世,珠江来源沉积物全面越过番禺低凸起进入珠二坳陷,大量来自华南内陆的沉积物被珠江运输至南海盆地,"昆—莺—琼"古河流进一步萎缩,仅在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分布,并且由西向东沉积物源区昆嵩地块逐渐被海南岛取代。南海西部自晚中新世以来发育的中央峡谷正是该古河流的残余。南海新生代早期"昆—莺—琼"河流系统的发现及珠江演变过程的构建,对于深刻认识该地区新生代早期古地理特征、整个欧亚大陆东南缘的古地貌重建以及盆地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邵磊;崔宇驰;乔培军;朱伟林;钟锴;周俊燊;;南海北部古河流演变对欧亚大陆东南缘早新生代古地理再造的启示[J];古地理学报;2019年02期 |
2 |
茹克;南海北部边缘叠合式盆地的发育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1期 |
3 |
冯文科,杨达源;南海北部大陆坡—深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特征与环境变化[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8年11期 |
4 |
段威武;黄永样;;南海北部陆缘中、晚第三纪古地理、古环境研究[J];地质学报;1989年04期 |
5 |
彭善环;;南海北部大陆架天然气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1989年06期 |
6 |
吴梦霜;邵磊;庞雄;梁建设;;南海北部陆缘黏土矿物组合特征与地质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
7 |
赵卫;方念乔;詹华明;刘豪;宫少军;乔吉果;;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迁移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3年04期 |
8 |
武粤;孟小红;刘国峰;;南海北部缘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析及其构造讨论[J];现代地质;2012年06期 |
9 |
钟广见;吴世敏;冯常茂;;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1期 |
10 |
段威武;南海北部第三系研究新进展[J];海洋地质动态;1996年09期 |
11 |
陈忠;颜文;向荣;田新朋;陈木宏;陆钧;张兰兰;;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科学考察的进展与成果[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1期 |
12 |
扈传昱,潘建明,陈建芳,周怀阳,朱纯,薛斌;南海北部生源要素的垂直输运和保存及其与东太平洋的对比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6期 |
13 |
韩晓影;张青林;庞雄;任建业;杨林龙;张航飞;;南海北部深水区靖海凹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
14 |
邵磊;庞雄;陈长民;施和生;李前裕;乔培军;;南海北部渐新世末沉积环境及物源突变事件[J];中国地质;2007年06期 |
15 |
范时清,廖健雄;中国南海北部新生代古环境的变迁[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6 |
袁玉松;丁玫瑰;;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J];海洋科学;2008年12期 |
17 |
张素芳;张向涛;张青林;佘清华;;南海北部白垩系发育特征及构造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年06期 |
18 |
冯志强,刘宗惠,柯胜边;南海北部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规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S1期 |
19 |
张菲菲;王万银;杨金玉;韩波;田振兴;;根据重力数据研究南海北部陆缘断裂带的延伸问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5期 |
20 |
陶维祥,赵志刚,何仕斌,丁放;南海北部深水西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J];地球学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