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的突破

邓秀芹  付金华  姚泾利  庞锦莲  孙勃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中西部,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盆地本部面积25万km2。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在盆地内广为展布,厚逾千米,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根据盆地腹地10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盆地周边地区的露头资料,以及长庆油田长时期对延长组的油气勘探经验,编制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各油层组的沉积相图7幅,详细阐述了各油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展布及演化,尤其是三角洲相、湖泊相以及其中的暗色泥岩和页岩、各种滩坝砂体及重力流砂体的展布及演化。在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理论的指导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陕北、西峰、姬塬、华庆等亿吨级大油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邓秀芹;蔺昉晓;刘显阳;庞锦莲;吕剑文;李士祥;刘鑫;;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古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学军;王志欣;刘显阳;曾溅辉;;利用铀的测井响应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古水深[J];天然气工业;2008年07期
3 吴红松;;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地区长2油层组研究意义[J];河南化工;2010年08期
4 蔺宏斌,姚泾利;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特性与物源探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5 龚辰;徐黎明;罗顺社;牛小兵;吕奇奇;向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长7、长8油层组波痕特征及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年35期
6 郑勇;曹红霞;曾明;毕磊;;鄂尔多斯盆地长10段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3期
7 付金华;李士祥;刘显阳;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相及其演化[J];古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8 贺聪;吉利明;苏奥;张明震;吴远东;;利用预测有机碳含量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有机质丰度空间分布及控制因素[J];地质学报;2017年08期
9 赵俊兴;陈洪德;申晓莉;李凤杰;陈义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时期沉积体系特征及发育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代晓旭;;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地质理论与实践[J];石化技术;2016年08期
11 靳梦琪;贾涵;;鄂尔多斯盆地郝家坪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31期
12 刘涛;杨姣;周凯;邢星;臧研;;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区延长组长2沉积相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4期
13 张海斌;柳益群;米董哲;张雪婷;杨琪;;鄂尔多斯盆地张家山地区长8相对高渗储层控制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3年02期
14 梁晓伟;王海红;牛小兵;王成玉;冯胜斌;;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5 吕强;赵俊兴;陈洪德;申晓莉;罗媛;;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物源与盆地底形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6 高璞;高纬;姚志刚;;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钾质斑脱岩地球化学特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17 张三;杨博;李廷艳;王慧玲;张振红;汪伶俐;;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相及其沉积演化特征[J];地质通报;2015年10期
18 王芮;赵靖舟;耳闯;柴天翔;袁野;魏之焜;;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裂缝特征及形成机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士祥;邓秀芹;庞锦莲;吕剑文;李浮萍;;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油层组岩相古地理特征[A];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赵鹏飞;施里宇;周耐强;辛翠平;徐云林;;鄂尔多斯盆地梅塔区块长2储层特征及宏观非均质性研究[A];《采油工程文集》2015年第1辑[C];2015年
3 秦明宽;唐相生;李月湘;赵瑞全;刘武生;;内蒙古阿尔塔拉盆地赛汉组沉积相及找铀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李智超;李文厚;李永项;;渭河盆地新近系沉积相及环境演化[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5 罗顺社;付金华;牛小兵;向吉;吕奇奇;;鄂尔多斯盆地长7期物源研究新认识[A];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谭聪;于炳松;阮壮;刘策;;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模式对比研究[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吉利明;徐金鲤;宋之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蓝藻及其油源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8 李琼;刘池阳;张蓉蓉;韩鹏;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中深部放射性异常及其与围岩演化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朱静;余芳;;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洪军;王凤琴;;鄂尔多斯盆地长6_3与长7_3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11 姜剑虹;尹德顺;阎伟;;黑龙江省鸡东盆地第三系沉积与聚煤特征[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12 赵红格;刘池洋;翁望飞;桂小军;岳乐平;梁美艳;;新近纪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的构造反转及其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3 李贵红;张泓;;鄂尔多斯盆地煤对甲烷吸附性能探讨[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14 杨明慧;刘池阳;唐玄;;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分散有机质碳同位素及其古气候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5 任战利;李文厚;杨华;付金华;姚泾利;崔军平;于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6 戴金星;夏新宇;赵林;洪峰;;渤海湾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氦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意义[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长8油层石油勘探[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18 郭望;陈刚;张卫刚;;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下组合油源特征及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9 韩文学;麻伟娇;侯连华;姚泾利;;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储层表征[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0 徐丽;段毅;邢蓝田;张晓丽;何金先;夏嘉;李伟;赵健;;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海勇;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下组合油藏控制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张云峰;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同富集的地质条件与成藏(矿)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朱广社;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碎屑岩、沉积、层序充填过程及其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谢渊;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6 曹红霞;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袁珍;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油气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唐建云;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安组—延长组石油成藏条件差异及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马艳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油气逸散特征及其地质效应[D];西北大学;2007年
10 窦伟坦;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1 杨磊;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期原始盆地恢复[D];西北大学;2008年
12 范萌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13 朱静;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下部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4 李克永;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延长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5 王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层序演化及岩性油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6 李元昊;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中区延长组下部石油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D];西北大学;2008年
17 曹洁;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远景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18 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9 蒋子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山1-盒8段物源分析及盆山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20年
20 黄传卿;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升降差异与裂缝关系及天然气成藏特点[D];西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策;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肖丽;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沉积体系与沉积演化规律[D];西北大学;2008年
3 贺鹏辉;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6段油气富集规律[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4 康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沉积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范萌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沉积相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杨玮;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7沉积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7 陈永胜;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沉积相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杜海峰;鄂尔多斯盆地桥镇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黄益旺;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下组合有利储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10 李兆扬;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1 黄德才;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8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2 赵伟波;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和裂缝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3 杨锁;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4 文硕;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长10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15 翁旭;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沉积体系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6 田永强;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沉积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7 郝雁;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段—长2段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8 高晓辉;鄂尔多斯盆地劳山—府村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9 陈全红;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0 庄一鹏;鄂尔多斯盆地盐定地区延长组下段储层特征与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刚单俊楠;胜利油田投资两亿元勘探胶莱盆地[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杨文彬;首次在盆地西北部考察[N];柴达木日报;2021年
3 本报记者 谭晔 特约记者 赵超 通讯员 田磊;征战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先锋[N];中国石油报;2021年
4 本报记者 刘泓波;超级盆地的转型与迭代[N];中国石油报;2020年
5 记者 袁于飞;“十三五”期间松辽盆地页岩油气调查取得重要突破[N];光明日报;2021年
6 本报记者 宋杰 李占彬;渤海湾盆地困难与希望并存[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青山 通讯员 村野;创新理论再认识 逐梦盆地二叠系[N];克拉玛依日报;2020年
8 李建新;宁夏专家将对银川盆地“体检”[N];西部时报;2007年
9 贾全欣;松辽盆地勘探获重要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见习记者 张倩;踏破盆地千层土 唤醒亿年油气龙[N];新疆科技报(汉);2015年
11 特约记者 谭晔;专家把脉鄂尔多斯盆地[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2 于波;大尺度盆地计算机分析系统研发成功[N];科技日报;2008年
13 江其勤 江兴歌;油气盆地资源分级评价技术取得新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4年
14 李明泰;洛阳—伊川盆地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5 记者 张云普;松辽盆地最深探井古龙1井完钻[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6 罗建东;吐哈对银额盆地展开地质调查[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7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勘探的开拓者[N];中国矿业报;2015年
18 记者 韩龙 特约记者 张柏鸽 通讯员 刘祥琪;松嫩盆地地学剖面数据库建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19 丛静艺;东海内陆架泥质体“源-汇”体系及沉积演化研究有新发现[N];中国矿业报;2021年
20 特约记者 王振良;苏丹1/2/4项目石油勘探捷报频传[N];中国石油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