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混合价化合物

张炎有  邵学俊  
【摘要】: <正> 混合价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它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无机化合物、无机材料和金属有机化合物,而无机化合物和无机材料更为普遍。研究和了解混合价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丰富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本文将就混合价化合物及其分类、桥基配体的作用、以及电荷定域两态结构模型进行讨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家来,汪祖模;与氢键类似的一种键型——“内锂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2 K.AGschneidner;;弱的和近铁磁性的混合价稀土材料的低温高磁场热容研究[J];稀土;1982年01期
3 鄢宝珍;杨其民;黄月仙;王竹庭;;咔唑系列化合物的电极氧化过程[J];化学学报;1982年10期
4 王殿勋,余珣,谢光华;九种含氮配位体的苯氧基氯化钛络合物电荷转移量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定[J];科学通报;1983年20期
5 I. H. Warien;柴成栋;;用还原法从浸出液中回收钼[J];矿产综合利用;1983年02期
6 马荣骏;溶剂化的量子化学及溶剂化数的测定方法[J];矿冶工程;1984年02期
7 杨频;不均匀Feynman力理论[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8 沈岳年;黄文德;;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中电荷转移的一种可能途径[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9 严继民;刘津琨;;苯·四氰乙烯电子施受复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 Ⅰ.施受体之间的旋转势垒及键型[J];化学学报;1984年07期
10 王当憨;刘世宏;袁国卿;陈荣耀;;正方平面顺二羰基(二齿N-配体)铑(Ⅰ)阳离子配合物的XPS研究[J];化学学报;198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群;赵有源;龚勤敢;李富铭;刘坚;李庆国;;脉冲激光对细菌视紫红质的瞬态光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顾则鸣;;利用分子轨道理论研究石墨的润滑机理[A];摩擦学第三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润滑材料部分[C];1982年
3 王筱梅;周广勇;周玉芳;刘志强;王东;方奇;蒋民华;;“对称”、“不对称”电荷转移与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性能关系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毛立群;李庆霖;党鸿辛;张治军;;Pt/TiO_2薄膜的表面态和气氛效应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申双龙;李燕;晨晓霓;靳永胜;;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溶剂中微量水分[A];第二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祖军;唐本奇;张勇;肖志刚;黄绍艳;;中子辐照诱导CCD电荷转移效率降低的数值模拟与分析[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John L.Garnett;Gary R.Dennis;Gregory V.McKean;徐鼐;;使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在纤维素上UV固化和接枝丙烯酸酯、乙烯醚、电荷转移络合物和硫醇-烯烃[A];第十届亚洲辐射固化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李领伟;曹世勋;曹桂新;敬超;张金仓;;氧掺杂Y_(0.8)Ca_(0.2)Ba_2Cu_3O_y体系中结构相变与电荷转移的正电子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正电子谱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周玉芳;庄德新;;外电场对材料电子结构的影响[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余增亮;;低能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雷;多臂TTF类电子给体的合成及物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吴芳英;硫脲类受体分子的设计合成与阴离子识别[D];厦门大学;2003年
3 张煊;苯甲酰苯胺衍生物分子内电荷转移与质子转移[D];厦门大学;2003年
4 孙向英;荧光传感受体分子的设计、组装与分子识别[D];厦门大学;2003年
5 杨新国;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的合成及其电子结构与聚集态结构[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杨正龙;有机复合光电导材料及其单层光导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曹健;酞菁基复合半导体材料中的光伏极性反转[D];浙江大学;2004年
8 邓建平;醋酸乙烯酯(VAC)、马来酸酐(MAH)及VAC/MAH体系非均相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9 张士国;生物大分子结构单元——碱基与活性无机小分子作用的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10 许雪梅;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界面性能及激子复合特性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先;用电荷转移配合物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制作溶解氧传感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李丹杨;新型两亲性Re(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界面聚集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孙巧;含N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及电荷转移动力学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春华;苯甲酰苯胺衍生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D];厦门大学;2002年
5 张晓娜;HDPE/无烟煤导复合材料的研究[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6 黄勇红;基于异杂多酸盐与有机π-电子给体的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柳东芳;C_(60)亚氨基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雷鹰;偶氮/酞菁复合单层光电导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田元新;基于1,8-萘啶体系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旭峰;碳纳米管基荧光探针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南周;教学行家 科研俊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路庆和;气象武器[N];河北日报;2001年
3 记者 李斌;超高密度信息存储再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1年
4 ;整体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新法宝[N];科技日报;2001年
5 王丹红;DNA不是分子导线[N];科学时报;2001年
6 记者 王丹红;有机纳米颗粒具有尺寸效应[N];科学时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马晓岚;为目标不言过程[N];科学时报;2001年
8 成都 谭宇;电荷泵原理及应用[N];电子报;2004年
9 记者 王秀兰;我科学家发现新菁类荧光染料[N];中国化工报;2005年
10 记者 刘碧玛 通讯员 姜恩;化学键本质研究获得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