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团运动的DEM模型研究
【摘要】:颗粒聚集成团是稠密两相流动中的基本现象.本文直接以颗粒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颗粒团运动的DEM软球模型,具体给出了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团大小的计算表达式,建立了非球形颗粒团运动、接触碰撞及破碎模型,并将此模型用于模拟一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得到了流化床内颗粒团详细的运动碰撞经历及浓度、粒径分布,所得结果合理,与前人实验值相符.另外,计算表明,采用颗粒团运动的DEM软球模,能使计算量有效减少,计算时间明显缩短,说明本模型可有效地用于工程意义上的稠密气固两相流问题的模拟。
|
|
|
|
1 |
林秉南;李乐月;;我国对泥沙不稳定输移的研究近况[J];江西水利科技;1985年01期 |
2 |
朱辉清;龚荣慈;李必富;;肝片形吸虫精子发生的染色体动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3 |
林多敏,蔡树棠;气固两相流和气液两相流的掺混问题[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0年06期 |
4 |
由长福,徐旭常;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运动的研究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5 |
张新文,陆继东,钱诗智,赫俏,刘德昌,林志杰;循环流化床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8年04期 |
6 |
詹杰民,李毓湘;湍急入水群沙的动态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0年04期 |
7 |
陆继东,周浩生,钱诗智;循环流化床颗粒相湍流结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
8 |
王补宣,周乐平,彭晓峰;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模型[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8期 |
9 |
石惠娴,王勤辉,骆仲泱,岑可法;颗粒团影响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场的PIV测试[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6期 |
10 |
刘向军;赵燕;徐旭常;宋绍峰;;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团运动的DEM模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