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框剪隔震体系计算分析简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在高烈度区高层框剪结构引入隔震技术,其目标是在多遇地震下减小地震作用,从而使上部结构层间位移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在隔震体系简化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层框剪隔震体系的简化计算模型。同时用通用程序和本文方法计算框剪结构隔震体系实例的地震时程分析反应,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框剪结构隔震体系简化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高层框剪隔震体系的理论定性分析和初步设计中的参数拟定;在同一高层框剪结构工程中,与铰接隔震体系相比较,刚接隔震体系隔震效果更好。
|
|
|
|
1 |
鲍华,徐礼华,周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体系动力特性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4期 |
2 |
何建平;王汝恒;刘勇;;建筑基础隔震体系的应用发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6期 |
3 |
王闯;;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理论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年04期 |
4 |
李向真;向伟明;朱小文;;房屋隔震体系动力特性计算的摄动方法[J];工程力学;2010年07期 |
5 |
辛晓鹏;郭晓辉;;不同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对比[J];四川建材;2011年01期 |
6 |
杜永峰;朱前坤;李慧;;串联隔震体系的大变形力学行为分析与试验[J];振动与冲击;2011年11期 |
7 |
J.M.Kelly;周雍年;;评建筑物基底的隔震体系[J];国外地震工程;1980年01期 |
8 |
钱晓旭;彭阳;;隔震体系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J];山西建筑;2014年14期 |
9 |
黄襄云,王清敏,丰定国,姚谦峰;自动复位基础隔震体系的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2000年03期 |
10 |
毛利军,李爱群;建筑结构基础隔震体系研究进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1 |
张新影;潘文;陶忠;白良;刘守斌;曾聪;;附加间隙式阻尼器复合隔震体系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08年05期 |
12 |
曾奔;周福霖;徐忠根;;有效地震动输入下基础隔震体系的响应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3 |
杜永峰;杨静成;林治丹;寇巍巍;;串联隔震体系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4期 |
14 |
杜永峰;韩登;;不同类型串联隔震体系竖向承载力对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
15 |
赵桂峰;马玉宏;张永山;;弹塑性缓冲限位与滞变-摩擦并联隔震体系参数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1期 |
16 |
宋天齐, 王为杰;结构隔震体系的选择和应用[J];工程抗震;1995年02期 |
17 |
李向真,周福霖;基础隔震体系加速度反应的频率特征分析及动态参数的选取[J];世界地震工程;1997年01期 |
18 |
孙建刚,郝进锋,张文福,张云峰;采用滚动隔震体系的立式储液罐(敞口)振动的模型试验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9 |
徐礼华;结构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20 |
黄襄云,王清敏,丰定国,姚谦峰;球支撑滚动隔震体系振动分析[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