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打桩对桩侧土体及地下结构物的影响

冯强  宋友仁  
【摘要】:本文对上海仙霞二期四街坊六幢高层住宅楼打桩施工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得到桩侧土体弹塑性区内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公式;发现在塑性区,土体中最大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增加而成比例地增长;打桩中土体超孔隙水压力对土体初始上覆有效应力及不排水抗剪强度有良好的归一化特性;分析了打桩结束后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提出在施工中应控制邻近地下结构物的不均匀变形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厚荣;汪耀武;张扬;;静压桩施工超孔隙水压力监测及控制[J];山西建筑;2010年28期
2 于建南;关于静压管桩挤土效应问题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4期
3 唐世栋;朱小林;;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估算软土渗透系数[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5期
4 郑添寿;陈福全;;高频液压振动锤打桩有限元方法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08年06期
5 许清侠;胡中雄;;沉桩的挤土效应[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8年03期
6 曹秀娟,刘开富,谢新宇,刘一林;深厚软土地基沉桩挤土效应防治及现场监测[J];工业建筑;2004年06期
7 高大钊;毛尚之;;打桩岸坡稳定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1990年01期
8 张旭东;张艳美;;考虑井阻的碎石桩复合地基中超孔压长消的解析解[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2期
9 崔峥;杜瑞峰;;超孔隙水压力量测试验在块石强夯法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22期
10 宋建学;汪耀武;郑仁清;;静压桩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实例分析[J];施工技术;2008年S2期
11 刘长吉;齐建国;齐迪;;动力沉桩超孔隙水压力时程消散模型研究[J];吉林电力;2010年02期
12 张建新;赵建军;孙世光;;群桩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室内模型及试验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01期
13 赵建华;陈晓斌;;动力排水固结软基处理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14 莫建兵;吴兴祥;罗秀娜;许英;;码头沉桩施工期岸坡稳定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09年02期
15 孙世光;张凤亮;;基于模型试验的群桩沉桩后超孔隙水压力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9期
16 蔺刚;潘永波;马晓丹;;应力释放孔法保护静压桩施工周边环境的应用实例[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7年04期
17 杨成明;潘星;;挤土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工程与建设;2007年06期
18 张小玲;栾茂田;郭莹;;海底管线周围海床瞬时液化的数值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9 龚先兵;;单桩沉桩引起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的计算[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0 宋建学;汪耀武;卢扬;;静压桩施工中超孔隙水压力监测及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黎;王厚之;;“武汉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简介[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袁洪斌;罗玉彬;;地下金属管线埋深探测技巧小结[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3 殷菊花;;浅谈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4 朱照清;冯远景;;盾构法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郑永来;刘智勇;韩文星;;地震作用下矩形地下结构横断面应变传递率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吴世红;崔岩;郭肃清;;地下结构是结构工程的重要领域[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7 徐志英;徐新宁;;地下结构地震动土压力分析[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8 王磊;;基于PDA的地下管线数据采集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进;张新华;杜科理;;浅谈电子记标在燃气行业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10 董仲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邢皓枫;复合地基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文沛;浅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邹金锋;扩孔问题的线性与非线性解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鲁燕儿;混凝土管桩沉桩机理和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胡伟;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袁蕾;不规则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与土结相互作用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高峰;地下结构动力分析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严松宏;地下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秦昊;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庆霞;复杂荷载条件地下结构的可靠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郑伟龙;北京地区地下结构上的浮力作用机理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孟宪春;多层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邬玉斌;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张国才;坡地地下结构浮力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程爱宝;爆破震动对地下结构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吴懿;地震液化引起地面大位移及其对地下管线影响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8 吕立宁;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响应数值计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高海;地下水对某已建地下结构的浮起作用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建文;多因素致某地下结构破坏成因的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珠海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N];珠海特区报;2009年
2 于海 孙连宇 (本报记者 于海);沈城地下管线明日启用“身份证”[N];沈阳日报;2009年
3 曾天舒 陈胜友;九江石化完成厂区外地下管线清查[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陈程;17项调研成果转化为全市决策[N];哈尔滨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邬杨;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应及时上报档案[N];芜湖日报;2011年
6 记者 章盛莉 通讯员 李文华;8200公里地下管线实现动态管理[N];长沙晚报;2011年
7 ;把脉城市地下生命线[N];中国建设报;2011年
8 记者 吴劲松;昆明地下管线实现可视化[N];昆明日报;2009年
9 尹德梅;山东日照市建立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N];中国建设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小清 通讯员 李冬辉 李文柱;韶城数字化管理地下管线[N];韶关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