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摩擦阻尼器在工程结构中的研究与应用

史春芳  徐赵东  卢立恒  
【摘要】:概述了摩擦阻尼器的种类、构造以及减震原理,介绍了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和结构分析方法,简述了摩擦阻尼器在云南省洱源县振戎中学教学楼和食堂楼中的应用,以及在东北某大楼加固中的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斌,张纪刚,欧进萍;考虑几何非线性的Pall型摩擦阻尼器滞回特性分析[J];工程力学;2003年01期
2 陈朝晖,瞿伟廉,徐幼麟;安装摩擦阻尼器的高耸塔架结构的动力分析[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吴斌,张纪刚,欧进萍;一种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4 吴斌,张纪刚,欧进萍;Pall型摩擦阻尼支撑内力计算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2期
5 刘伟庆,魏琏,李松柏;摩擦阻尼器及摩擦阻尼支撑框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殷永炜,李宏男;外套框架加层结构利用摩擦和消能装置试验及构造措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7 张小萍,张伟东;基于滑移量的摩擦耗能结构动力分析[J];工业建筑;2003年10期
8 王伟,李富源,鞠硕华;安装摩擦阻尼器锅炉钢构架的强震反应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9 薛素铎;王利;庄鹏;;一种SMA复合摩擦阻尼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2期
10 丁伯阳;曹亮;孙利伟;党改红;袁金华;刘承斌;;GLQW-1型摩擦阻尼器的滞回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1 胡菲;曹亮;;结构抗震中的pall新型摩擦阻尼器滞回特性初步分析[J];才智;2009年08期
12 张爱兵;彭晓军;;设置FRD建筑结构地震反应控制研究[J];岩土力学;2002年S1期
13 李立州,胡卫兵;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本构模型的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4 赵大海;李宏男;;半主动摩擦阻尼器的模糊次优Bang-Bang控制[J];应用力学学报;2007年04期
15 宗兰,隋承泉;摩擦阻尼式剪力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12期
16 赵东;王威强;马汝建;蔡冬梅;;新型摩擦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6年02期
17 连业达;张洵安;王朝霞;;摩擦阻尼支撑框架参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8 王利;薛素铎;庄鹏;;SMA复合摩擦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的减振效果分析[J];建筑结构;2008年02期
19 赵大海;李宏男;;非线性结构利用摩擦阻尼器振动控制的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07年10期
20 温建明;冯奇;;摩擦阻尼器在高层建筑风振控制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建明;冯奇;;摩擦阻尼器在高层结构风振控制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周云;吴从晓;;灾后建筑加固耗能减震技术与方法[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3 周云;吴从晓;邓雪松;;铅粘弹性阻尼器的开发、研究与应用[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4 彭樵斌;韩小雷;季静;;被动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凤文;梁鹏花;谷剑;;钢支撑-耗能器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单明;;沈阳市政府大楼增层设计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雷宏刚;刘强;;利用摩擦消能装置的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文晖;杨志勇;李保德;;设置Ved的框架结构控制空间协同工作分析方法[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9 王焕定;赵桂峰;王伟;马玉宏;张永山;孙锋;;结构变刚度隔震、耗能控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10 张琴;楼文娟;陈勇;;粘弹性阻尼器参数设计及位置优化实用方法[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纳新;基于压电-SMA变摩擦阻尼器的智能隔震系统试验与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刘猛;新型铅阻尼器与预应力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3 马伯涛;高层建筑结构基于工程问题的被动耗能减振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巍;阻尼力可变摩擦阻尼器的减震性能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冯霞;中间柱型摩擦阻尼器的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澈;摩擦阻尼器的研制与应用[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刘苗苗;基于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半主动优化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卢爱贞;两种Pall型摩擦支撑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立州;压电摩擦阻尼器本构模型的分析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林能辉;应用新型拟线性变摩擦滞回阻尼器的大跨度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刘剑;框架结构在不同阻尼器模型下的动力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穆海艳;立式储液罐地震反应分析及被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吴从晓;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分析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静华;日本抗震技术解密[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