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近实时预测研究——以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地震为例

范宣梅  方成勇  戴岚欣  王欣  罗永红  魏涛  王运生  
【摘要】: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继2013年芦山地震,时隔9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再次发生M_S6.1级地震。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分布范围对震后应急救援和临时安置点选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球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采用深度森林算法,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近实时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6·1”芦山地震诱发滑坡的快速预测,在震后1 h内获取了滑坡空间分布概率预测结果,并第一时间到达震区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模型复核。调查表明,本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为主,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芦山县北部和宝兴县西部的交汇区,断层上盘滑坡数量明显高于下盘。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宝兴东河流域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数据,发现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特别是相对较大规模的滑坡均发生在模型预测的高易发区,说明模型可以弥补震后现场调查与遥感数据获取时效性方面的不足,为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支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陈晓兰;卢国胜;;地震诱发滑坡的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2 梁永朵;姜金征;卢玉林;;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
3 王尚彦;梁操;文微亚;徐祥;张晓东;刘军;付飞耀;;贵州贞丰—关岭—镇宁交界3.4级地震诱发岩崩分析[J];贵州地质;2010年03期
4 齐信;唐川;陈州丰;邵长生;;汶川地震强震区地震诱发滑坡与后期降雨诱发滑坡控制因子耦合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4期
5 王君;;地震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核心探索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15期
6 毛鸿艳;;防治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中日学术交流会在我院举行[J];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7 王家鼎,张倬元;地震诱发高速黄土滑坡的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8 龚裔芳;金福喜;张可能;宾富;;地震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J];广东建材;2009年12期
9 王秀英;;汶川Ms 8.0级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特点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11期
10 张跃跃;罗永红;王运生;赵波;朱兴貌;;宜宾长宁M_S6.0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J];山地学报;2019年06期
11 俞晔;;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J];科技风;2018年18期
12 陶志刚;曹辉;秦秀山;刘光生;于世波;;地震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法研究[J];金属矿山;2013年12期
13 杨枭;肖盛燮;;地震诱发滑坡的链式阶段势能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14 唐川,朱静,张翔瑞;GIS支持下的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研究[J];地震研究;2001年01期
15 罗永红;李石桥;王梓龙;;尼泊尔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7年03期
16 何思明;吴永;李新坡;;地震诱发岩体崩塌的力学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17 乔建平;蒲晓虹;王萌;田宏岭;杨宗佶;石莉莉;;大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特点及危险性区划研究[J];灾害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守益;许兵;张年学;楼向东;;地震诱发下黄腊石滑坡的概率分析[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2 吴景浓;石勇;;水库地震诱发机制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3 孟凡杰;任改娟;孙娟;;四川省安县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田硕;;贵州浅源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机理及特征初探[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张炆涛;石传奇;安翼;刘青泉;;易贡特大高速远程泥石流模拟分析[A];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6 袁丽侠;崔星;;汶川地震建筑物毁损及灾后重建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许领;戴福初;闵弘;;黄土滑坡研究现状与设想[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杨国香;叶海林;伍法权;祁生文;董金玉;;反倾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机制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9 谢守益;张年学;许兵;楼向东;;多重环境因素诱发下滑坡的可靠度[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10 李强;张景发;;基于GIS与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震后损毁道路提取[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学利;邛海流域地震诱发滑坡的长期活动性及其灾害效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河清;地震诱发滑坡(碎屑流)成因机理及运动学特性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铃;海原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分布规律及运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世贵;汶川5.12地震诱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形成机理与运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南希;地貌分维模型实现及其在地震诱发崩滑灾害敏感性研究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梁京涛;遥感和GIS在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魁;固原市原州区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胡东萍;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地震诱发滑坡易感性统计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任路滨;地震诱发泥流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灵 范宣梅;成都理工地灾研究实现重大突破[N];中国矿业报;2019年
2 王琼杰;坚决防范因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潘希 张巧玲;舟曲泥石流物质多为文县地震诱发[N];科学时报;2010年
4 记者 崔鹏 于猛;中国在日游客暂无伤亡报告[N];人民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