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和11月金沙江白格两次滑坡-堰塞堵江事件分析研究
【摘要】: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在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省白玉县绒盖乡则巴村交界处金沙江西藏岸(右岸)先后两次发生大规模高位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尤其是第二次滑坡-堰塞堵江,因坝体过高(堰塞湖水位可到50 m),堰塞湖库容较大(超过5×108m3),不得不通过修建导流槽主动降低堰塞湖水位。经过人工干预,第二次堰塞体于11月13日被完全冲开,险情得以解除,但下泄的洪水在下游四川、云南境内仍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通过对两次滑坡的现场地质调查,结合历史遥感影像解译、In SAR监测、无人机航拍、地面变形监测等技术手段,查明了白格滑坡区斜坡的变形历史、两次滑坡及其堰塞堵江的基本特征及其动态演化特征,简述了第二次滑坡-堰塞体的应急处置以及为保证现场施工安全所开展的"实战性"监测预警工作。在同一部位先后两次发生大规模滑坡堵江事件并对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其案例非常典型,对类似地质灾害事件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
|
|
|
1 |
许强;郑光;李为乐;何朝阳;董秀军;郭晨;冯文凯;;2018年10月和11月金沙江白格两次滑坡-堰塞堵江事件分析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8年06期 |
2 |
王珊珊;童立强;郭兆成;贺鹏;;基于河长——坡降指数的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
3 |
黄鸿强;;滑坡堵江灾害分析及离散元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17年14期 |
4 |
谌威;许模;郭健;肖先煊;赵勇;;山区中小型水库滑坡堵江预测及负效应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年01期 |
5 |
柴贺军,刘汉超,张倬元;大型崩滑堵江事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
6 |
柴贺军,刘汉超,张倬元;中国滑坡堵江的类型及其特点[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7 |
柴贺军,刘汉超,张倬元;滑坡堵江的基本条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1期 |
8 |
柴贺军,黄润秋,刘汉超;滑坡堵江危险度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04期 |
9 |
柴贺军,刘汉超,张倬元,徐志文;中国堵江滑坡的分布、成因和基本特征研究(英文)[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0 |
柴贺军,刘汉超,张倬元;中国滑坡堵江事件目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
11 |
李彦军;左三胜;张建斌;;西南某电站库区滑坡堵江预测[J];山西建筑;2008年28期 |
12 |
柴贺军,刘汉超,张倬元;中国堵江滑坡发育分布特征[J];山地学报;2000年S1期 |
13 |
王珊珊;胡瑞林;童立强;;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及空间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3期 |
14 |
徐则民;刘文连;黄润秋;;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J];第四纪研究;2013年03期 |
15 |
陈语;李天斌;魏永幸;陈国庆;罗凯;马春驰;;沟谷型滑坡灾害链成灾机制及堵江危险性判别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
16 |
徐皓;;唐家山高速滑坡堵江机制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07期 |
17 |
王家柱;任光明;;金沙江上游某特大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堵江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年期 |
18 |
蒋权翔;曹文广;杨伟强;;金沙江某滑坡堵江高度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
19 |
张艺;陈江平;;江坪河堵江滑体开挖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17期 |
20 |
乐茂华;朱静;黄勋;唐得胜;蒋志林;常鸣;;雍家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堵江[J];山地学报;201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