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运用叙事疗法提升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的构想

王燕  
【摘要】:叙事疗法是基于社会建构理论发展起来并应用于团体情境的工作模式。叙事疗法能够从多角度帮助来访者重构自身叙事,发掘自身经历中的积极意义,因而非常契合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心理修复需要,有利于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在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叙事疗法,应注重发挥服刑人员的主体性,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方式引导他们面对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他们的正向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勇于面对社区矫正的社会现实环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方丽丽;张威;;高职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报刊荟萃;2017年05期
2 许晓童;;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研究——基于对扬州市社区矫正中心的实证调查[J];法制博览;2018年13期
3 冯绍雄;黎志诚;苏金才;赖可尧;;基层警务人员职业倦怠心理因素与上级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年16期
4 于阳;;重视社会支持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J];唯实(现代管理);2012年02期
5 刘化龙;;对监管场所所管人员进行社会支持的分析与实践[J];中国司法;2013年11期
6 郭玲玲;刘俊世;;社会支持: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基石[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04期
7 郝火炬;张坤;;警察意志力与社会支持相关关系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3年10期
8 孙博葳;;接纳与回归: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系统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04期
9 沈宁达;王霞;吴正君;王儒芳;;未成年男性戒毒人员吸毒原因及人格 社会支持 自尊分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10 陈婧;;劳教警察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和应付压力方式的关系[J];黑龙江史志;2009年06期
11 焦连志;程朝阳;买尔但江·买买提;;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内地流动中的困难与社会支持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10期
12 曲伶俐;;论社会支持理论下的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预防[J];法学论坛;2014年01期
13 关颖;;中小学生的人际支持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4年03期
14 管向梅;高健;;社会支持视阈下的青少年犯罪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5 辛世敏;;公安民警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调查[J];价值工程;2010年06期
16 方雯;周梦瑶;马卫杰;;基于结构方程的流动人口全人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8年36期
17 张焰;曹立群;;社会支持理论与腐败:影响腐败的结构性决定因素的再检验[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2期
18 蔡晓领;许宏;;男性罪犯人格、社会支持和人身危险性关系的研究[J];犯罪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敏;陈志丹;;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人格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吴晓珺;林敏;高喆阳;;消防官兵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的研究[A];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心理咨询师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7年
3 于阳;;城市流动人口的犯罪预防研究——以犯罪学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的分析[A];犯罪学论坛(第二卷·下)[C];2015年
4 孙迎;;论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状况在犯罪成因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井世洁;;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龚文进;何爱芹;黄时华;;男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张跃进;;“平安中国,苏州模式”的心理学思考[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徐毅;唐陆奇;;基于社会支持视角的青少年犯罪对策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晓善;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文静;司法社工介入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矫正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2 邢敏慧;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社区矫正假释犯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周维杰;关系替代与社会康复:社区戒毒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4 于少杰;男性少年犯孤独感及其与人际容纳、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严蔷薇;基于上级社会支持的警察职业倦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淑华;警察气质性乐观、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和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严荣;甘肃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帅;社会支持对公安民警职业认同的影响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年
9 王潇;湖南省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10 范政;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年
11 孙婧霏;社会支持理论视野下泄愤型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12 方利霞;深圳警察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3 周弟;观护青少年再犯罪的预防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4 殷瑛;在押毒品犯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3年
15 王超;社会关系网络对社区矫正效果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6 董晓鹏;男性低阶层犯罪者紧张、负面情绪、社会支持及其对犯罪行为影响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7 陈秋凤;警务人员工作特征、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8 杨胜娟;社会阶层、社会支持、社会态度、适应策略对男性犯罪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9 马敏;警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应对方式中介作用分析[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年
20 唐少云;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预防的支持系统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弱势群体的犯罪防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栋;揭去未成年人“犯罪标签”需社会支持[N];文汇报;2009年
3 杜勇;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N];人民公安报;2007年
4 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韩杨鹏;我市再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称号[N];洛阳日报;2011年
5 蒋嵘;值日教师和家长上路协助管交通[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志波 通讯员 杨宗峰;放松心情,为再出发增添动力[N];人民公安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