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形变淬火马氏体硬度与形变温度下奥氏体流变应力间的关系
【摘要】:采用马氏体钢(18Cr2Ni4WA)和奥氏体钢(1Cr18Ni9Ti)研究了低温形变淬火马氏体(或奥氏体)的室温硬度(强度的表征)与形变温度下奥氏体的流变应力间的关系。形变方式为扭转变形,形变温度为723~923K,形变速率为2.5×10~(-3)~2.6×10~(-1)S~(-1),形变量为0~160%,形变后立即喷水冷却。结果表明,形变奥氏体的室温硬度增量ΔHV~γ只单值地决定于形变时奥氏体的流变应力增量Δσ~γ(即加工硬化量)。低温形变淬火马氏体的室温硬度增量ΔHV~α′决定于Δσ~γ和Z(Zener-Hollomon参数),当Δσ~γ相同时,ΔHV~α′随形变温度的增高(即随Z参数的降低)而增大。此外,如果形变温度不变时,在Δσ~γ较小的范围内,Δσ~γ对ΔHV~α′的贡献小,而在Δσ~γ比较大的范围内,Δσ~γ对ΔHV~α′的贡献大。另外,奥氏体中的位错胞状结构对低温形变淬火马氏体的强化非常有效,而奥氏体中的均匀分布(混乱堆集)位错对低温形变淬火马氏体的强化作用则较小。
|
|
|
|
1 |
高甲生,潘留国;温形变工艺对30Mn2V非调质钢显微组织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3年03期 |
2 |
李少华;陈世镇;郑炀曾;;滚铬15钢的温形变快速球化[J];燕山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3 |
惠卫军,田鹏,董瀚,苏世怀,于同仁,翁宇庆;形变温度对中碳钢组织转变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5年06期 |
4 |
曹国英,曹厚义,刘长胜,邓永瑞;Ti-5A1-2Mo-3Zr合金的低温形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5 |
曾适;采用低温形变热处理方法生产高强度薄壁管[J];钢管;2000年02期 |
6 |
吕炎,刘润广,陈敏杰,杜俏和;中温形变对轴承钢组织双细化的影响[J];航空学报;1988年12期 |
7 |
孙福生,高文,曹春晓;形变温度对Ti_3Al基合金α_2相滑移系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4年11期 |
8 |
熊华,史学芳,毛信孚,王旗,王茂林;60Si2MnA弹簧断裂分析[J];热加工工艺;2000年06期 |
9 |
六二一所TC4课题组;TC4钛合金超塑性条件的初步研究[J];材料工程;1978年01期 |
10 |
杨平,傅云义,崔凤娥,孙祖庆;形变温度对Q235碳素钢应变诱导相变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1年06期 |
11 |
李大战;;形变温度和形变后至淬火前空冷时间对40Cr钢高温形变热处理强韧化效果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1981年01期 |
12 |
郁珊华;钱靖国;;钢轨破裂分析[J];物理测试;1984年04期 |
13 |
赵海雄;杨佳荣;胡明初;;球墨铸铁奥氏体化过程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1986年08期 |
14 |
姜森;;浅谈摸具钢淬火时易出现的裂纹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0期 |
15 |
张家涛;钟毅;孙淑红;高鹏;尹建成;;3Cr2W8V钢形变热处理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年02期 |
16 |
刘云旭;;低碳马氏体塑性形变强韌化处理[J];新技术新工艺;1981年02期 |
17 |
徐彦和;吴景之;;钢的原始组织状态对奥氏体化及再结晶过程的影响[J];大型铸锻件;1985年03期 |
18 |
马焕美;;形变强化直径100钢球的工艺研究[J];江苏冶金;1988年06期 |
19 |
刘宗昌;;淬火高碳马氏体沿晶断裂机制[J];金属学报;1989年04期 |
20 |
李聚群;杨晓红;左传付;;几种新型高碳低铬冷作模具钢[J];热加工工艺;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