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型性状的苦瓜种质资源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摘要】:为了评价51份苦瓜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在调查测定表型性状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1个品系的23个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5.88%~47.90%,平均变异系数为24.34%;相关性分析发现,苦瓜植株农艺性状与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相关性;从主成分的分析可以得出,23个表型性状可以用商品瓜形态因子、叶缘形态因子、色泽因子、营养因子、瓜瘤因子、叶形因子、茎形因子、植株形态因子和硬度因子等9个因子来归纳;通过聚类分析将51份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有96.0%的苦瓜品系分类与判别分析一致。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品系的表型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出一些特异种质资源,有利其栽培利用和遗传改良。
|
|
|
|
1 |
郭文场,于艳,张亚兰,杨柏明;苦瓜的利用价值[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年03期 |
2 |
万新建,陈学军,缪南生,方荣;我国苦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2年03期 |
3 |
张玉灿,韩立芬,李洪龙;杂交苦瓜采种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3年03期 |
4 |
王志明;苦瓜晾干技术要点[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年04期 |
5 |
胡应北,姜俊,胡应宏,徐玉平;早春苦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05年03期 |
6 |
李小军;冯海霞;;苦瓜的价值及栽培[J];吉林蔬菜;2006年02期 |
7 |
窦小平;;棚室苦瓜栽培如何获得高产高效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15期 |
8 |
张德纯;;苦瓜[J];中国蔬菜;2008年12期 |
9 |
郑岩松;翟英芬;黄红弟;;广东苦瓜育种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
10 |
董加宝;李芳;;苦瓜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
11 |
刘学芳;刘希玲;夏志颖;;苦瓜栽培要点及管理[J];天津农林科技;2008年05期 |
12 |
陈前程;陈亚雪;许玉琴;;农优1号苦瓜与丽华苦瓜比较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2009年02期 |
13 |
杨敏;;苦瓜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J];食品科学;2010年02期 |
14 |
阮婷;;苦瓜新品种——宁瓜一号[J];上海蔬菜;2011年01期 |
15 |
李璐;;苦瓜多糖的测定方法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年10期 |
16 |
马景蕃;江烨;龚小兰;陈仁良;林建辉;;苦瓜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24期 |
17 |
潘仰星;韩立芬;苏建荣;邓昌琳;;苦瓜新组合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3年05期 |
18 |
罗贯一;;苦瓜[J];江西农业科技;1979年03期 |
19 |
谭美丽;肖昌华;余席茂;邓先朝;唐锷;刘小安;;不同环境因素对大棚苦瓜授粉受精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3年20期 |
20 |
李晓辉;李鹏鹤;李楠楠;马梦婕;王兰菊;;1-MCP对贮藏苦瓜生理及品质特性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4年03期 |
|